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郭大为同志在十二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12月12日,根据记录整理)

来源:市委办 发布时间:2017-12-15 17:3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今天召开十二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领会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和十三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精神,正确分析改革成绩和不足,坚定不移的把全市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党的十九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新任务,部署了一大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同时,还要继续推动党的十八大以来部署的改革任务落实,改革的担子越挑越重。1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担当和勇气,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形成了一大批改革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这是继续深化改革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改革方向,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11月22日,省委书记胡和平主持召开十三届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了我省改革有关事项。胡和平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党的十九大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改革提出新要求、作出新部署,为我们把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上下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三个不能变”要求,坚持正确方向,坚定改革信心,持续用力、统筹推进各类改革,为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增添不竭动力。要全面贯彻十九大提出的改革部署,认真梳理任务,不折不扣落实,确保各项改革按期推进、取得实效。要紧盯追赶超越目标、践行“五个扎实”要求,找准陕西全面深化改革的着力点和切入点,认真总结今年的改革工作、谋划明年的改革任务,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树牢“四个意识”,强化主体责任,形成上下贯通、层层负责的责任链条,以实际行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总结过去5年的改革成就和经验,对推进新时代改革事业作出部署,应该说是十九届中央深改工作的开篇语,通篇都是改革经验论、方法论,彰显了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也是要从思想上拧紧各级抓改革的螺丝。省委胡和平书记的讲话,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全省各级各部门站在新的起点上奋力推进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些都是我们做好铜川改革作业的大纲,全市各区县各部门,尤其是改革办和各专项改革小组,要切实增强政治定力和责任担当,坚持“三个不能变”要求,精准抓好中省确立的各项改革部署落地,以改革新成效促进铜川新发展。
  就会议讨论审议的改革事项,我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铜川市印台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是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的关键一招,可以说是一场行政审批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跟政务服务中心不同,真正实现了“一口受理、一章审批、内部流转”的运转模式,能够破除长期存在的“公章围城”问题。这次在印台区开展试点,是省上交给我们的改革“试验田”,印台区要充分利用省委组织部脱贫攻坚联系点和党建联系点这个优势,变压力为动力,在这方面创出经验。目前全省各地市都有试点,铜川要走在前头。具体要把握好三个环节:
  一是职责要划清。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用一枚行政审批专用章代替多个部门的行政审批印章,目的是解决权力过于分散的问题,让政务服务中心不再是“收发室”和“传达室”。要重新调整政府工作部门的职责体系、行为方式、组织结构,实现审批职能和监管职能的相对分离,让审批和监管部门互相监督,使权力运行更加公开透明。一方面,能移交的、该移交的必须移交,特别是关乎企业、市场“命脉”的权力,绝对不能因为单位部门利益而紧抓不放。要精核细审,查漏补缺,能放则放,注意加大宣传,提升群众知晓率。同时,要坚决防止权力移交后懒于做事、无所适从的现象,让职能部门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制定发展规划、执行有关政策、研究行业标准、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上来。
  二是衔接要稳定。和国企改革、监察体制改革一样,要稳妥分流安置涉改人员,抓好新旧业务的融合。利益问题无小事,在保障改革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妥善处理涉改人员的待遇、职务等问题。要节约行政成本,把好行政审批局工作人员素质关,始终要按照人岗相宜、人事匹配的原则,制定人员定岗、分流工作方案,认真做好裁撤合并岗位的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确保改革过渡期间、运转以后思想不散、秩序不乱、工作不断。要借鉴外地市的经验,博采众长,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不走错路。
  三是服务要提升。建立行政审批局,根本目的是为了更便捷地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对象的感受和评价是第一位的,最直接,也最客观。要在业务上对接好,特别是要在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事后监管、前后台配套等方面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做到流程最优、期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更好。要在“精简”上下功夫,减少重复收费事项,减轻企业、群众的负担,试点工作既要“全面过关”更要“全面过硬”。要探索建立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精简审批项目,简化审批流程,提升行政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要通过这次改革试点,真正把这一理念在铜川落到实处。
  二、关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
  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民族的强项,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世界文明只有中华文化绵延不断,就是因为传承发展、推陈出新、兼容并蓄。举办药王养生节的时候,我讲过,文化节可以改变一座城市,使一座城市更加有温度,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是人气、财气、灵气。铜川不缺文化,缺的是挖掘和传承文化的理念和办法。这个意见结合我们实际,提出了一些举措,刚才大家又提了很好的意见,下来要认真梳理、研究采纳,把这个意见制定好。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要吃透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把“坚定文化自信,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作为一大部分来部署,足以说明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迄今为止中央层面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颁布的最全面、系统、深入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内涵,站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领会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要作用,认清宣传文化部门的职责使命,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传统优秀文化的关系,把握好“传承自己”和“学习借鉴外来”的关系,积极主动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二要打造产业支撑。文化产业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上海歌舞团原创舞剧《朱鹮》经常代表中国到国外演出,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演出200余场。舞台剧《长恨歌》从2007年到2016年十年演出了2400场,旅游旺季甚至一票难求,真正把文化生产力转化成了经济效益。这方面,我们要开拓思路,精心包装打造一批优秀本土剧目,可以利用红色教育、党性教育、主题教育等活动向外推广。要深挖养生文化、红色文化、耀瓷文化、书画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既要在广度上下功夫,又要在深度上做文章。要面向市场策划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文化项目,围绕文化衍生出产业链条。要围绕文化惠民目标,聚焦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面落实促进文化事业的政策措施,突出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抓实基层,拉长板,补短板,全面提升我市文化综合实力。
  三要持续浓厚氛围。文化能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为群众所喜爱和接受,成为习惯才是最好的传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企事业单位要强化变“管理”为“服务”的理念,抓好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多举办一些参与性强的书法、戏曲、养生等系列活动。尤其是要把文化遗址、文物等有着传统文化印记的东西保护好,真正让文化留存下去。比如,聘请高端专业人士编排药王养生操,并向市民推广,融入广场文化、群众休闲,最大程度地释放文化辐射效应,推广成功了就是铜川的一大贡献。要放大电影《塬上》的精品效应,支持“宏显大舞台”等群众性文化品牌发展,充分发挥苗阜、任静等铜川文化名人的影响,推动铜川特色文化走出去,更有生命力。
  三、关于进一步加快铜川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
  区域之间发展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最终也会赢在文化上。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省上明确提出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年均增长15%以上。对铜川来讲,文化资源厚重,有些还具有唯一性和至高性,文化产业发展短板明显。虽然去年文化产业在全省考核拿了高分、满分,但规上文化企业只有34家,块头都比较小,只占全省4%;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1亿元,占全省3.4%,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过轻。要缺啥想啥、缺啥补啥,对之前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进行归拢梳理,尤其是对每年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进行聚合,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补上这方面的短板。要注意三个关键环节:
  一要瞄准市场,精准施策。产业没有市场,就没有生命力。发展文化产业,要瞄准市场,开阔眼界,完善市场运营机制,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前提,培育市场主体,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的格局。在市场面前要甘当“店小二”,那么我们面前就会到处是市场。市场经济中,政府要学会让庄,让庄才能引来更多人。要探索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摆脱“官办文化”的束缚,把歌舞剧《孙思邈》等文艺精品交由企业自主经营,进入庞大的文化市场,通过市场规则把厚重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久看久用的文化产业,让文化产业更有竞争力。
  二要做实改革,释放活力。要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坚持有“破”有“立”,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切实把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好、论证好、规划好。要制定清晰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金融、人才等方面提供更多针对性强的政策支持,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要完善引导、激励、扶持、补偿机制,把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结合起来,打通落实“最后一公里”,让文化企业得实惠。同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务求有为”的理念,通过诸如“猎头”公司等方式,引进高端文化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要抓好项目,推动发展。要紧密结合铜川资源、文化、环境等优势,深度挖掘我市的历史文化资源,突出抓好项目引领,特别是通过龙头项目、品牌项目的引领,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胜势。要善于运用文艺的手法宣讲十九大精神,把《照金这片天》等作品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教材,实现政治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融合。文化产业不是单打一,要以文旅融合为重点,推进文化与体育、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档次,提供更多文化旅游产品,拉长吃、住、行、娱、购、游等产业链条,真正实现产业联动、产城融合。
  四、关于铜川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
  政府是国家治理的执行者,依法治国首先要从依法行政开始。建设法治政府是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用十九大关于依法治国的新精神新要求来审视,对标中省要求,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使方案更对路管用。要抓好三个关键:
  一要强化职能。法治是对政府职能的强化,不是弱化。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所有的大有作为都是在法律框架内进行的,想要大有作为也必须执行好法律。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要抓住“放管服”这个核心,做实行政审批、市场壁垒和各种“路障”的“减法”,做好开拓市场空间、扩大创业天地的“加法”,让政府从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领域退出来,该管的管住管好,使政府更好归位、市场更大发力、群众更多受益。
  二要完善机制。科学决策是目标,民主决策是基础,依法决策是保障。近年来,我们建立了公众代表列席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重要会议制度,市级班子法律顾问等制度,在建设法治政府中做了一些工作。要进一步注重从体制机制上谋划事关铜川转型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问题,政府出台的每一项改革发展措施,必须有理有据、有法可依。要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法定程序,健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切实提高决策质量。
  三要规范执法。行政执法环节是展示政府权威和形象的最大窗口。要坚持依法行事、程序正当、公正文明,积极探索和推行跨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健全重大执法决定合法性审核、执法全过程记录等制度,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要加强执法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执法水平,真正做到公正文明执法。群众为什么要聚集到党委政府门前上访,还是相信这个门里最公道、最公正。一定要正确看待,再忙再累,心里要清楚,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
  四要公开透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公家的事商量着办,公家的人商量着用”,完善政务及公共服务领域办事公开制度,重点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建设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要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公民代表进政府、大学生假期到政府见习这些好的做法,网上群众工作部、网民留言办理和政务微博等好举措,都要继续坚持,加快建设阳光政府。
  中央深改组、省委深改组会议,向我们发出了推进新时代改革的再动员令,吹响了集结号。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任务将会越来越繁重。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以强烈的改革意识、坚定的改革担当、扎实的改革举措,推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取得新成效。要持续作为,紧密结合铜川实际,强化改革思维,提高改革站位,拿出更多、更务实管用的改革举措,让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红利。要考核争优,各专项小组要对照年度改革要点和省委考核指标,全面盘点对账,扫清遗留,逐项研判,对标完善。同时要积极向省上汇报各专项领域改革工作,深度总结挖掘改革特色亮点,为铜川改革增光添彩。要提早谋划,抓紧梳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改革任务和举措,认真对标中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新部署,着眼于转型发展、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改革领域,高起点谋划2018年改革任务,谋实一批重点改革事项,开创新时代铜川改革工作新局面。


网络编辑:杨思萍
信息审核:屈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