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神韵铜川的追梦传奇

——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建设纪实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17-09-19 08:3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他古老,药王故里,佛教圣地,绿地高山,浩远神秘。
  他年轻,英姿勃发,俊朗勇毅,鼓荡着转型追赶超越的潮汐。
  弥漫过春秋战国的硝烟,见证过大唐盛世的繁华,送走了大唐帝国的避暑行宫,留下了玄奘大师的弘法道场,建立了中国革命的陕甘边根据地……光耀历史的珍贵遗迹,忠诚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铜川,这座浸润着醇厚文化血脉而又磅礴着现代文明激浪的美丽城市,以他充盈着追梦情怀的胸襟,向世界传递着大美中华的雍容与气度。
  经历了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铜川,用循环经济新跑道的加速引擎探索出了“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中追赶、发展中超越”的阳光大道。铜川以其独特魅力,成为了丝路经济带上的耀眼明珠、神州千帆竞发大潮中的先锋队、国际化旅游的黄金目的地。
  转型铜川,荣膺城市发展之典范
  2016年5月19日,第十—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铜川市委书记郭大为的发言情真意切,但也透出些许的无奈:
  “实话说,铜川走上循环经济是被逼上道的,因为原来选择的路走不通了,走得步履维艰,必须得换一条跑道。”一个长期依赖煤炭发展的资源型城市,铜川的“追赶超越”如何定位?郭大为的态度很明朗,关键是选一条全新的产业发展“跑道”,这个“跑道”就是转型发展。
  受计划经济时期“重生产、轻生活”“先治坡、后治窝”等发展理念的影响,“挖煤卖资源、采石烧水泥”是铜川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常态模式。为全国建设提供资源供给的同时,也给铜川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经济效益低下,发展水平滞后,下岗失业人员剧增,环境污染严重,社会问题凸显,城市发展一度陷入困境。“水是黑的,土地是黑的,空气是黑的!早些年,就连黑的水也已经枯竭,黑的土地已在塌陷!”一位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如此感慨。
  铜川,变成了“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实现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复制。如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摆脱原来的发展模式,走出“污染、治理,再污染、再治理”的怪圈,成为铜川的领导者们审视未来的最新命题。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铜川市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作为主线,推进产业、城市、社会以及体制机制全面转型。正当铜川在转型路上漫漫求索之时,国家层面的两个文件“点亮”了这座煤都前行的“路灯”——
  2009年,国务院将铜川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2013年,铜川被列入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循环经济”这条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难题的新路子,开启了铜川“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科学发展之路。
  如今,铜川已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转型之路,在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绩效考核中,铜川已连续三年评为优秀格次;在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绩效考核中也获得了优秀名次。铜川,在转型的加速跑道上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也奏响了建设“四个铜川”的前奏曲。
  美丽铜川,“五色文化”铸就城市之魂
  这里曾是大唐皇帝的避暑行宫,是玄奘大师译经弘法之所,是医者孙思邈书写养生传奇的地方。这里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与传奇故事。
  这里是一块青色土地。
  如果说在丝绸之路上,一尊尊来自耀州窑的唐三彩演绎着那个时代的开放与繁华,那么千年不熄的耀州窑炉火则将铜川的青色历史照耀得异常灿烂和广远……
  这里还是一块红色的土地。
  1933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铜川照金为中心,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并在这里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点燃了武装斗争的熊熊火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里还是一块黑色的土地。
  亿万年的历史变迁,亿万年的沧海桑田,亿万年的锤炼锻打,亿万年的水火交融,使这片土地蕴藏了巨大的黑色能量。
  在铜川的地下,埋藏着巨大的金属矿藏。现已探明的矿业资源涉及能源、金属、非金属等三大类,其中煤炭储量就达30多亿吨,优质石灰石储量10多亿吨,油页岩储量5亿吨。
  “五色”汇聚,注定这是一块风水宝地。
  “美丽铜川”,这里足够传奇。
  以“五色文化”为转型发展的主旋律,铜川改变“挖煤卖资源、烧煤取暖”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以建设改煤区和无煤区为抓手,拆锅炉,推广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禁止散烧烟煤。煤城产煤生活不烧煤成了新常态。每年围绕世界环境日主题,自编、自演“践行绿色生活”主题晚会,铜川用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声、幽默的语言,展现了环保人的动人事迹、治理污染的坚强决心、守卫蓝天、青山、碧水的光荣使命。
  2016年11月3日,陕西省大气污染治理现场推进会在铜川召开,副省长张道宏用三句话对铜川环保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第一,铜川市委市政府对环保是“真重视”;第二,铜川环保做法的介绍是“真经”;第三,铜川环境的变化是“真变化”。
  实践证明,环境的问题首先是生产方式的问题,发展理念的问题,生活方式的问题,生产结构的问题,经济布局的问题。只有从这样一个层面,来认识,来谋划,铜川的环保才可以找到根本,找到病根,环保才能实现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的发展。
  今日铜川,重现蓝天,连续6年空气质量二级天数达300天以上。今日铜川,收获绿色,2013年,跃入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宜居生态示范城市之列,成为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
  2012年,铜川获得了陕西“省级园林城市”称号。
  2013年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2014年在陕西幸福城市、宜居城市排名中,铜川分别位居全省第二、第三。
  在2013年度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考核中被评为优秀格次,成为获此荣誉的7座城市之一。2015年3月,铜川成功跻身于“国家卫生城市”之列。
  朱鹮的入住,是铜川生态环境改善有力的注脚。天蓝水绿、山花烂漫,草长莺飞,生机盎然。高耸入云的烟囱冒出雪白的蒸汽,与湛蓝的天空交相呼应,构成一幅唯美的云图,这是美丽铜川向蓝天交上的一份答卷。
  健康铜川,养生文化引领的幸福之城
  “—代药王故里,千年养生福地。”药王孙思邈的品牌成了铜川转型的重要支点和突破口。
  2015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大力发展中医药、提升全民健康水平的目标,明确了中医药在未来大健康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广泛用途。
  对于铜川而言,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围绕药王品牌,2011年,铜川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现在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已成为三个冠以“国”字头的节庆活动之一,已举办四届。
  在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同时,铜川致力于将药王山这一景区打造成为享誉中外的“养生福地”和国家级度假精品特区。
  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悠悠民生,健康为大。为了“健康铜川”的目标,铜川市专门多次召开全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研究部署,加快推进健康铜川建设。他们主抓理念养成,引领健康铜川;狠抓环境优化,滋养健康铜川;紧抓服务提升,护航健康铜川;强抓基本保障,兜底健康铜川;共抓产业发展,激活健康铜川。
  与此同时,铜川把健康扶贫当做健康铜川的重中之重。铜川市卫计系统专门召开健康扶贫工作推进会,对全市健康扶贫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
  铜川市耀州区寺沟镇郝堡村郝中民老人的儿子早逝,儿媳杨彩霞因多年来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症,生活不能自理,家中一贫如洗。寺沟镇卫生院上门扶贫,帮助杨彩霞联系德仁医院进行了数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郝中民老人激动地拉着院长的手说:“原来花了好几万元都没有看好她的病,如今享受了政府健康扶贫的好政策,一分钱治疗费没花,就把病情稳定了,家里日子也宽裕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这一幕正是铜川耀州区健康扶贫取得成效、破解因病致贫难题的真实写照,是铜川健康扶贫的一个缩影。健康铜川的美丽画卷正是由这一个个影像绘成。药王慧德载千秋,健康事业泽万代。铜川正借力“药王”文化,创建大健康品牌、促进全民健康为己任,奋力推动健康铜川建设,在追赶超越的跑道上,跑出了加速度,跑出了好成绩,跑向了康庄大道。
  富裕铜川,产业升级筑康庄大道
  转型铺路,美丽指航,健康护体,富裕铜川随之呼之欲出。
  “药王”孙思邈的故里名不虚传,铜川境内中草药品种繁多达683种,野生药材总蕴含量达10万吨以上。以往,由于缺乏产业引导和中药深加工企业,这一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如今,铜川将中医药养生作为新兴主导产业培育,并以此为链条,衍生出中草药种植、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一批产业。
  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铜川人在煤炭行业之外,找到了安身立命之处,找到了通向富裕跑道的新路径。
  王治文是照金村村委会成员,他自己开了一家百货店,门店不大,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介绍说:“村民的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从土坯房搬到安置楼和安置小区,有暖气,有网络,还有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和良好的社会风气。”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对未来更有信心。他相信“生意会越来越好”,还盼望照金的群众在脱贫致富的行动中,更加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站在照金1933广场旁边,照金镇照金村的老支书季战虎指着停车场的一排排汽车自豪地对记者说:“你光看这车场,都停满了。越来越多的人到照金旅游,我们的日子能不好吗?”季战虎说,镇上的商店,就连大年初一都开着门,生意红火得很。村民们见识增加了,素质也提高了。现在的照金不但是红色照金,更是富裕照金……
  两年来,耀州区按照“风景美、街区美、功能美、生态美、生活美”的建设要求,全方位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扶持农民增收,百姓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连年攀升。去年,照金镇荣获了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称号,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的15000元增加到如今的18000多元,远远高于陕西全省平均水平。
  富裕铜川,首先要富裕人民。开辟为人民富裕的绿色通道,从经济富裕到精神富裕,成为一届届铜川市委和政府的施政目标。
  今年2月28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在北京召开,铜川市公交公司、铜川市供电局、铜川市国税局等3个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耀州区石柱镇马咀村、宜君县城关镇南塔村、铜川市印台区红土镇崾先村等3个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是全国各类综合性评比中的最高荣誉。荣誉充分说明,铜川为群众性文明创建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结硕果。
  道路已经选定,未来一定光明。转型发展、追赶超越、丝路经济正在为铜川赢得发展新机遇。“蓝天白云、秀丽山川、醇美文化、令人神往”已经成为人们对铜川的新评价。
  铜川,一座雄美而豪迈的城市,一个五彩璘玢的传奇。拥有辉煌的过去,经历涅槃重生之旅,承载着如画的山水和千年文化,未来,必将与蓬勃着无限朝气的中国一起,走向美好的明天!(《西部发展论坛》记者:柴广翰)


网络编辑:张文华
信息审核:任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