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郭大为同志在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
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4月12日,根据记录整理)

来源:市委办 发布时间:2017-04-13 15:3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是一件大事,大事必须大干,今天就是一个大干场面的开头。试点就意味着先行先胜,追赶超越要的就是先行先胜。今天召开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既是总体部署,更是动员发令,就是要进一步凝聚共识,砸实责任,高点起步,良好开局。
  带兵打仗,如果不懂战略战术,一定是白累三军。刚才,洪波博士的辅导,长亚市长作的部署,讲的都是战略战术。大家都要记在心里,不打折扣地落实到行动上。下面,我再从四个层面作以强调。
   一、认识层面:来之不易,试点的分量很重
  从2009年被列为全国资源型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2013年被列为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这次又被确定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示范区。可以说,四年一遇,一次比一次分量重、沉甸甸。铜川能够在竞争中最终拿到试点政策,靠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特别是财政局一班人确实很给力,见机早,动作快,用心用力起了个好头。大家一定要倍加珍惜,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
  第一,这是国家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成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前所未有的。习近平总书记最常强调的三件事,一是从严治党,二是脱贫攻坚,三是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来陕视察时讲,“陕西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自身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生态环境大格局”。所以,国家部署在陕西省黄土高原在内的4个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试点。铜川能够列入山水林田湖保护修复示范区,既是国家生态战略布局需要,也是革命老区优先发展战略的体现。如果干得不好,跑不到前面,无法向总书记交代。所以,跳出民生的范畴,跳出生态的范畴来看,这是必须干好的政治活。
  第二,这是转型重大机遇。试点政策的含金量更高,可以说是国家给我们的一个大礼包、大红包,平均每年中央11.73亿元(三年35.18亿元)、省上配套2.54亿元(三年7.62亿元),一共14.27亿元的支持,相当于去年地方财政收入(21.5亿元)的三分之二,而铜川每年只需要配套5.28亿元。这么大的资金支持力度,对铜川来说是能办大事的,一定要花出名堂,拿结果说话。生态环境改善是转型的重要方面,生态不赢人,转型就是空话。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对转型的撬动作用非常大,这个机遇抓住了,不但能够帮助我们补上生态欠账,还能带动脱贫攻坚、发展环境上的提升,解决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一系列历史遗留难题,这是必须干好的历史活。
  第三,这是民生重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讲,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干事情就要干到人民的心坎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最大的民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就是最基础、最长久的需求, 这也是最起码的底线要求。生态环境改善,包括创国卫带来的成果,那是全民共享的。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这是必须干好的民心活。
  二、行动层面:精准发力,政策效应最大化
  第一,要做实项目。山水林田湖保护修复项目,个个都是大工程,三年计划实施的17个项目,要落到一个一个子项目,落到具体投资额度,落到具体时间节点,全面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第一批启动的7个项目,包括后续还要开工的项目,要抓紧抓实抓好。在项目推进上,要作为民生类项目的重点来抓,作为项目观摩的必看点、人大政协项目视察的必去点和市委市政府督查的必抓点。
  第二,要系统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要抓住重点,系统施治。要把治水作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好河长制,盯住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流域,抓污水处理、河道整治、水库建设,持续改善水生态。作为资源型城市,矿山修复是我们的大难题,一定要抓住机遇,彻底解决一、二、三道沟等矿山治理的历史遗留问题,策划好关停煤矿、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真正创造出更多的好风景,再把好风景变成好光景。
  第三,要用好资金。资金的调度使用很重要。胜者先得,赢者通吃,这是市场经济规律。过去的资金拨付不搞动态的,一次性到位,没有竞争性。现在是边干边看,干得好,三年的资金都是真金白银;干不好,账面上的资金就装不进口袋。这次研究的资金管理办法是硬规矩,要严格按制度抓好资金监管使用,确保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让善于打仗和能打大仗的队伍不缺炮弹,打不了仗的不浪费弹药,把效益最大化才是硬道理。要注重资金的经济效益,用好市财政的PPP基金平台,在项目规划上多引入市场主体,要引入第三方运营治理,善于设计一些盈利性项目,这样才能最大化撬动社会资本。
  三、技术层面:科学施治,处理好三个关系
  第一,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治标就是要着眼于解决具体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要对症下药、治理污染、恢复生态。治本就是要先用心,再用力,立足于解决长期性、根源性、系统性的问题,把建立的专家库用起来,必须先研究生态,才能保护修复生态。理念的转变很关键,要把“如何改造生态系统”转变为“如何使生态系统走上自然恢复的道路”。要把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融入转型发展,与全市脱贫攻坚、城乡统筹、美丽乡村等工作统筹推进,通过转变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实现长久治理。
  第二,处理好一域和全域的关系。生态保护修复不是一域之事,是一个大系统、大工程,一条河可以流经几个省、市、区,一座山也可以分属不同的地方,这就决定了必须统筹施治。不是单打一,单兵作战,必须联合作战,从整体战略需要出发来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负总责,要建立协调机制,形成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格局”。这一点上,我们必须市县联动、统分结合,市一级整体规划,统一开展项目可研、评审、招投标等工作,行业部门牵头来抓,具体建设内容分解到各县区实施,谁的战区谁负责。要按照自然板块,一个板块一套方案,流域联动、区域联动,与全省的大规划相统一,不能自行其是、各自为战。要记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讲的:“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
  第三,处理好当下和长远的关系。把握好三个原则:一是先急后缓。先解决当务之急,对转型最急需的、社会公众关注度高的,能够产生显著效益的项目,要抓早动快,刀下见菜,走在试点前列。二是先易后难。万事开头难,对于中央先期没有下达投资,我们已经启动建设和正在建设的项目,要把资金投进去,推动项目尽快到位。对农田生态系统提升、水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这些难度相对较小的项目要快上,对于废弃矿山综合整治、生态敏感地带移民搬迁等实施难度较大的项目,要有序实施。三是先试点后建制。要通过试点工作,把好的办法、好的经验上升为制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制度化、常态化轨道。
  四、保障层面:全员作战,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第一,要砸实责任。中省对于责任的划分很明晰,市县政府是主体责任,各级财政部门是牵头责任,相关部门是行业监督责任,建设单位是质量终身责任。要拿出过硬的程序,建立项目档案,工程设计者、施工者、参与者都要全过程记录在案。作为市上来说,第一组长是第一责任人,组长是主要责任人,区县也是党政同责,“一把手”必须亲自挂帅作战。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验收”的要求,市财政局(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牵头抓总,多协调、多督促、多指导,统筹协调资金使用、项目实施,当好项目全周期的“店小二”。相关部门要揽责尽责,打破职能界限,做好配合衔接,合力抓好实施。
  第二,要创新模式。试点要试到“点子”上。把我市作为示范区,就是看重了我们的典型性。铜川是资源型转型城市、节能减排试点城市,是关中地区向陕北地区的过渡带,这些都很有代表性,要把握好这个精准度、唯一性、独特性。试点要试出“点子”来。探索建立适合我市地质地貌和生态特点的山水林田湖系统性、整体性、完整性保护修复的模式,让别人可借鉴,在全省、全国形成“铜川范式”。
  第三,要督查考核。要注重现场,眼见为实。随机随时到项目现场督查,督任务、督进度、督质量,及时发现、反馈问题,而且督查的结果要通报,督促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实施。数字为纲,结果为王,定量的手段要多用。要拿数字说话,拿现场说话,引入第三方评估,从严从实抓考核。要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领导干部业绩考核、选拔任用、离任审计相挂钩,实行严格的问责和奖惩。
第四,要浓厚氛围。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对历史负责的长远性、基础性工程。要让更多的人知晓,让更多的人参与。宣传一定要跟进,对内政策解读要到位,不一定要营造场面,也可以请专家就大家关注的几个问题进行单独辅导。要以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做好城乡环境治理、植树造林这些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宣传。对外要把铜川试点项目的好做法、好经验,在中省主流媒体报道,形成更大的社会效应。
  大事要靠大家干,好事必须干快干实干好。要通过我们这个团队的作为,把这件大事干漂亮,给历史有个交代,给铜川人民有个交代,也给中央和省委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网络编辑:任肖
信息审核:张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