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铜川要闻

用实干践行光荣使命 用成效赢得群众满意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诞生记

来源:市政府办 发布时间:2016-02-22 12:1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月17日上午,铜川市第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隆重开幕,市长杨长亚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会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1.3万余字的政府工作报告写在历史的节点,传递出铜川深度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的坚定信心,描绘了加快“四个铜川”建设、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这是一份体现民意聚集众智的报告


  市委书记郭大为指出,“两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政府工作报告既是上一年的“成绩单”,又是新一年的“大作业”。报告的起草工作,是在杨长亚市长亲自领导下进行的,严维佳常务副市长具体负责。历时两个多月,自始至终都在听取意见→修改→再征求意见→再修改完善中紧锣密鼓地进行。
  去年12月初,起草组开始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研究提纲,杨长亚市长先后多次与起草组一起研究,对报告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提出明确要求。
  12月25日-30日,报告第一稿印发各区县、市级各部门,吸纳意见修改形成第二稿。
  今年1月6日-9日,各位副市长带队,分成七个组,到区县、园区、景区、乡镇街道,邀请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和老干部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同时,书面征求241名市人大代表的意见,形成第三稿。
  1月13日,市长杨长亚、常务副市长严维佳邀请各界人士座谈,面对面地征求意见,形成第四稿。
  1月15日,经过市政府全体会议讨论研究,形成第五稿。
  2月4日,经过市委常委会议审议,形成第六稿。
  春节期间,市长杨长亚利用假期时间,认真研究《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资料,逐字逐句推敲修改。
  2月16日-20日,市“两会”召开。市政府领导和起草组工作人员分赴各个代表团、政协各界别,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根据大会主席团决议,对报告又进行了4处修改,形成市第十五届人大八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即第七稿。
  一条条坦诚相见的意见,一份份畅所欲言的建议,似涓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回顾报告起草的过程,是一个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力的过程,是各级干部群众智慧的集中体现。


这是一份汇集动能振奋人心的报告


  2015年是我市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我市煤炭、水泥等传统支柱产业遭受重创,一季度工业经济增速5.2%,4月份降到近10年来的最低点2%,经济下行压力十分严峻。“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市委、市政府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把工业作为稳增长的“主战场”,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工业稳增长12条措施,积极务实地组织稳煤救铝增电销水泥,工业经济5月份“止跌”增速3%、改变连续12个月回落的不利局面。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通过项目观摩、国企进铜等一系列“组合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3.98万元,增长17.2%,高于全省9.2个百分点。在铜川稳增长的关键时刻,娄勤俭省长、省纪委郭永平书记和姚引良常务副省长都亲自到铜川研究解决稳增长的重大问题,为我市提供强力支撑,坚定了全市人民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有进、进中有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报告用了121个数据对2015年工作任务和“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进行了总结,亮点突出,令人振奋。
  生产总值324.54亿元,增长8.8%左右,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76亿元,增长8.5%,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接续产业实现增加值12.54亿元,增长10.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2%,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增速全省第二。
  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9天,比上年增加40天。娄勤俭省长在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上,推介了铜川转型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成功实践。这是对铜川近年来推进转型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取得成效的高度评价。
  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实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四级便民服务网络,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民生支出73.01亿元,较上一年增加6.26亿元。建成保障房13240套。解决了3.26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王益区整体脱贫,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十二五”期间,全市人民团结奋进,战胜诸多困难和挑战,有太多的故事令人感动,也有太多的成绩让人振奋!
  这五年,是我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的五年。全市经济发展换挡不失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9%,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小康实现程度79%。
  这五年,是我市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的五年。三次产业结构由7.6:62:30.4调整到7:59.3:33.7。全国转型城市绩效考核、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考核,获得优秀格次。
  这五年,是我市城乡面貌变化较大的五年。在全省居民幸福指数、城市宜居水平排名,分别位列第二、第三名。
  这五年,是我市发展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的五年。先后荣获省级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这五年,是我市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7.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一体化全覆盖。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3.3%、16.3%。
  一张张沉甸甸的成绩单,提振的是团结务实的精气神,汇聚的是深度转型的正能量,传递的是蹄疾步稳加快发展的好声音!


这是一份描绘蓝图激发干劲的报告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深度转型的决战决胜期。面对新的形势,如何谋划好“十三五”成为政府的重点工作。市委书记郭大为、市长杨长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组织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十一届六中全会、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十三五”发展思路在一次次思想碰撞中明晰、完善。
  紧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扎实”的要求,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在全省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深度转型、追赶超越为主线,突出“三重”抓“三区”,大力实施“六大战略”,积极推进“十大工程”,奋力开创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建设新局面。这一思路来自于对中省系列重要精神的深刻理解,来自于对铜川实际的准确把握,画出了新常态下铜川深度转型、追赶超越的路线图。
  按照这一思路,报告将“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浓缩为“六个坚持”。坚持创新驱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到2020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0%以上。坚持区域协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城镇化率提高到70%。坚持文化引领,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建成1个5A级景区、3个4A级景区、10个3A级景区。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美丽铜川建设,森林覆盖率达到48.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12%。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把铜川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坚持共享发展,增进城乡群众福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达到3万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一项项硬指标硬任务,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心声和意愿,彰显的是决心,提振的是信心,凝聚的是人心。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确保开好头、起好步?市委市政府在多次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贯彻中省方针政策与铜川的实际相结合,用“两稳两优两增”概括今年全市主要工作任务。
  “两稳”,稳投资、稳产业,这是我市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选择。
  “两优”,优结构,优环境,这是弥补铜川发展短板、厚植发展新优势的优先选项。
  “两增”,增就业、增收入,是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这既体现了“深度转型、追赶超越”的主线,又反映出面对经济新常态、发展新任务、群众新期盼的新举措。围绕这6个字,报告从六个方面,对今年的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稳增长依然是我市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抓住项目建设、产业提质增效、扩大消费需求这三个关键,促进经济企稳回升。
  结构性问题是制约铜川发展的突出问题,定向施策推进新型工业化,旅游品牌化、农业现代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系统思维、集约发展,坚持以人为核心,强化城乡规划管控,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绿色是万象之元,健康之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硬法硬手治污染,着力优化生态环境,让好山好水好空气成为铜川最靓丽的名片。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盲目扩大生产,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死企业,开展降低企业成本行动,深化国企等领域改革,增强持续发展新动能。
  更加关注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兜底补短强保障,共建共享惠民生。
  这些工作部署对标中省基准,紧扣铜川实际,谋大事、干实事,句句接地气,件件鼓士气,听完报告后群众对铜川发展更有信心了,干劲更足了!


这是一份关注民生利民惠民的报告


  “勤德善政者,贵在养民”。报告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为民办实事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的评判作为第一标准,重民生、促和谐,将政府工作的成就感建立在市民的获得感上。
  扶贫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市、区县每年按不低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2%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并确保每年增长不低于20%,各类惠民政策和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建立‘三包三促’工作机制,确保1.2万贫困人口脱贫”,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扎实做好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及‘去产能’分流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托底工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
  “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
  “增加城乡居民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政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抓好国家公共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开工建设市文化体育基地,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演出服务400场”。
  “全面完成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资助400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为6000名大学生提供生源地贷款”。
  报告处处渗透着爱民、为民、富民的深厚情怀,是一个为人民谋福祉的好报告,会场响起的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充分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


这是一份勇于担当真抓实干的报告


  “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政府工作人员责任担当和创新意识不强,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个个问题毫不回避的透过麦克风传递给了广大群众,让干部群众看到了政府敢于直视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魄力和勇气。
  “完善行政决策合法审查机制、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机制。细化量化行政裁量基准,为权力行使定边界、划红线”。
  “上半年完成市、区县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编制工作,并向社会公布”。
  “开展代表、委员及网媒人士问政工作,以高效透明的服务体现政府为民谋利的诚意”。
  “加强公职人员教育管理,切实解决能力不足而‘不能为’、动力不足而‘不想为’、担当不足而‘不敢为’等问题”。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分子,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一条条硬措施充分体现了政府敢于担当、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彰显了真抓实干、根除顽疾的决心和魄力。
  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就是一个字:干。市“两会”刚刚闭幕,市长杨长亚立即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将报告确定的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区县、各部门,层层夯实责任,苦干实干,用成效赢得群众的满意。
  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决胜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坚定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十三五”的目标必将变成美好的现实!


网络编辑:杨凡
信息审核:张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