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区县快讯

印台区:手工老粗布 纺织新时尚

来源:印台区 发布时间:2017-12-18 08:39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几台织布机,几名女工,在咿咿呀呀的织布声中几块素布逐渐成形……这本来已经很难看到的场景却真真实实出现在印台区王石凹街道办织女坊农民专业合作社。
  走进门来,一个个女工在织布机前摸索着纺线织布,只见她们穿针引线,梭子在棉线中来回穿梭,加上脚和手的配合,一踩一拉一推,在不紧不慢的节奏中,一幅“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的传统织布场景在记忆中苏醒。旁边的展厅内,陈列着各种用粗布制成的服装、床上用品和手工艺品,样式多变、色彩缤纷,让人爱不释手。
  合作社理事长王战明告诉记者,这些女工都是附近的留守妇女和贫困户。以前很多男人都在煤矿上班,女人就在家中处理大小事务,大家把她们称作阿娘。在这里,阿娘们也给了他很多照顾。现在煤矿不行了,很多矿工都外出打工养家。于是,王战明就想着为这些“阿娘”做些什么。
  经过考察,王战明瞄准了老粗布这条路子。老粗布是淳朴的劳动人民以纯棉为原料,用原始的纺车,木织布机一梭一梭精心编织而成,在我国已有数百年历史。后来,随着机器纺织效率高,而且样式多,渐渐地很少有人再买老粗布了,而且因为经济效益太低,靠织布赚钱太不现实,传统的手艺也渐渐被遗忘了。近几年来,因为老粗布的透气性好,柔软舒适,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很多市民都愿意选择手工制作的老粗布。
  说干就干,王战明成立了织女坊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了“阿娘”商标,组织纺织专业培训班。同时,与陕西科技大学服装系、手工品编织系进行合作,让他们为合作社所有的服装和手工艺品款式设计配备技术人员,使合作社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市场。老粗布产品一上市,就受到了市民的欢迎,甚至还有外地人前来购买,合作社也迈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今后,王战明谋划着利用互联网销售,使老粗布走出陕西。另一方面,走外贸销售的道路,把老粗布卖到一些东南亚国家去。
  一件老粗布衣服穿在身上,一条老粗布围巾围在颈间,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感官享受,更唤起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追忆和传承。(记者:朱红卫 徐国玺)


网络编辑:焦勇
信息审核:范倩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