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新时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铜政发〔2020〕9号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6-01 15:1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服务业创新要素整合和供给,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构建优质高效、布局优化、竞争力强的服务产业新体系,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规模扩容为目标,以融入大西安都市圈为路径,全力优化“活力、脉动、赋能、商务”四大空间布局,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将铜川全面建成服务大西安、辐射关中、面向“一带一路”的服务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培育形成50个“业态高端、特色鲜明、后劲有力”的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新增亿元级服务业企业10家。
  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稳定在50%左右,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60%左右,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40%左右。以新业态、新模式带动现代商贸、智慧物流、文旅体育、医疗康养、陶瓷智造、高端商务等服务业跨越发展。
  到2030年,全市服务业市场化、平台化、国际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形成2-3个百亿级服务业产业集群,基本建立起适应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创新协同功能要求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
  (三)空间布局
  结合区位优势和发展任务,重点布局建设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活力、脉动、赋能、商务”四大集聚空间。
  1. 活力空间。以新区、耀州区为核心,加快引进高端品牌、一线企业,规划布局“微商圈”,提质商业综合体品位,打造高品质创新发展核心区;以王益区、印台区为核心,重点建设批发零售、酒店餐饮、文化娱乐、社区商业等特色鲜明的生活性服务业集中区;依托核心景区、重点中医药研究和医疗机构、康养机构,打造内容丰富、服务完善的文旅康养体验区。
  2. 脉动空间。加快建设西北耐物流园、关庄农批电商物流产业园、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陕西果业集团农资产业园、铜川鼎铭物流园二期,构建现代物流发展功能区;以宜君通用机场、照金货运机场和西延高铁铜川站点建设为依托,打造具有旅游观光、测绘航拍等功能的临空现代服务业集中区和以休闲消费、旅游度假为功能的高铁经济服务圈。
  3. 赋能空间。以光电子应用技术产业园、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为载体,以争创国家卫星互联网工程应用示范基地为契机,构建信息服务产业集聚功能区;以耀州窑博物馆、耀州窑文化基地、陈炉古镇、王家河工业园区为核心,加快推进陶瓷产业与耀瓷文化融合发展,打造集陶瓷艺术展览、文创智造、互动体验为一体的先进陶瓷智造功能区;围绕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建设以科技研发、生产服务、商贸物流为主的高端生产性服务区。
  4. 商务空间。依托铜川现代服务业金融总部基地和新区特色金融街区建设,补足金融服务短板,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金融服务功能区;以新区为主体,重点建设会展配套设施、商务楼宇及总部经济区、文化创意产业区、体育产业集中区,打造中高端商务及总部经济集中区。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强大消费市场振兴行动。提质发展现代商贸业,推动实体商贸转型升级。优化城市商业布局,加快北市区传统商圈改造提升和南市区新型商圈建设。加快文化宫片区、红旗特色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引进和培育新兴商贸业态,提高品牌集聚度和业态丰富度。提升大耀城、荣盛广场服务质量水平。盘活美佳华、恒源太阳城等商业综合体,加快引进旗舰店、体验店,提升高端品牌的投放首位度和时尚引领力。启动“铜川老字号”“铜川味道”“铜川民宿”“铜川特色街区”评定和振兴工程,培育老字号或龙头企业10家,特色餐饮小店30家,特色民宿品牌20个,特色商业街区和夜间消费示范街区3-5条,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0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二)实施文旅创新融合行动。实施“旅游+”战略,积极争创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发展康养温泉、特色民宿、冰雪运动、避暑休闲等服务业新业态,充分融入“商养学闲情奇”新要素,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加快建设照金温泉酒店、照金室内滑雪场。加快照金5A级景区和陈炉古镇、耀州窑博物馆、金锁石林等4A级景区创建工作。发展(药王山)养生文化游、(照金)红色研学游、(陈炉古镇)耀瓷文创游、(王石凹)煤矿工业探秘游、(玉华宫)生态避暑游、(金锁石林)户外探险游、(宜君旱作梯田)乡村民俗游、(魏长城遗址)历史遗存游等八大类旅游消费产品,打造“全域旅游、全景铜川”旅游品牌。加快建设绿地不夜城夜游商业街,大力推进新区崇文街、耀州区仿古街、文庙街等特色街区改造提升,打造舌尖上的铜川和夜间经济集聚区。高效能做好铜川剧院、铜川博物馆、铜川体育馆等文体场馆的运维。大力发展节庆经济,办好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玉华宫冰雪节,策划举办陈炉古镇中国陶瓷艺术节、中国(照金)国际滑雪竞赛等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体育局、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各景区管委会,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三)实施康养名城建设行动。打响“药王”品牌,大力发展中医医疗、社区康养、度假康养产业,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区、中医药人才聚集区,推动中医推拿、药膳、健康服务走向国际消费市场。发挥好中医药院士、国医大师工作站平台作用,吸引和培养中医药人才,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建设国家老年公园项目,打造国际化康养社区。加快推进玉华宫康养民宿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中医推拿艾灸职业教育园区。加大养生保健自主产品开发力度,提升药王山4A级景区品质,完善旅游康养服务设施,打造中华药王文化养生圣地。提升药王谷生态环境,打造西北首个中医药科普自然乐园。依托药王故里景区,融民俗文化与美食体验于一体,打造药王养生民俗村。发起设立50亿元的康养基金,筑巢引凤招项目,实施铜川康养服务走出去战略。(责任单位: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四)实施区域物流中心构建行动。以服务关中、辐射西北为目标,扎实推进“互联网+物流”建设,加大数字技术应用,高起点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培育骨干物流集团,加快市场化货运网络平台建设,实现大宗物资顺畅、高效、环保运输。加快建设西北耐物流园、关庄农批电商物流产业园、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陕西果业集团农资产业园、铜川鼎铭物流园二期。积极对接名优农产品名牌企业,合作建设服务西北的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加工园区和集散基地。(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五)实施信息和科技服务业发展跃升行动。加快千兆城市、5G基站、IPv6规模部署、网络服务提升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西北地区重要的电商产业园区和千亿结算中心、智慧物流中心、智能制造实验中心等信息服务应用平台。加大5G、新一代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应用力度,策划推进5G应用技术产业园、智慧城市工程、铜川市综合能源服务中心(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发展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科技服务产业,促进现代信息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规划建设铜川科技馆,建成铜川产业研究院技术交易中心,打造西安国家中心城市信息产业副中心。围绕航天科技、卫星应用、电子商务、先进陶瓷、中医药、现代农业等产业,提高互联网应用和线上交易规模。(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委军民融合办,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六)实施先进陶瓷智造提质行动。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重塑产业体系和发展方式。以耀州窑文化基地为中心,加快“一带一路”陶瓷产业新城、陈炉陶瓷园区建设。深化与景德镇陶文旅集团洽谈合作,学习陶溪川开发模式,通过陶瓷制造、陶瓷设计、高端定制,带动陶瓷文旅产业研学游。布局建设“陶瓷智能工厂”“陶瓷创意工厂”,打造具有耀瓷特色,集柔性定制、创意设计、消费互动体验、产销一体的陶瓷智造平台。实施“双创+引智”并驱,积极对接猪八戒网落户铜川,发展面向全国,集工艺美术、创意设计、轻型制造为特色的陶瓷创意经济。实施陶瓷创意、陶瓷智造“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工程,在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探索建立耀瓷智造“飞地园区”。创新环保节能、集约生产模式,探索建立统一性、专业化、开放型的耀瓷“共享车间”。鼓励艺术类高校、科研院所在我市建设陶瓷艺术创作、新材料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和旅游局、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七)实施总部经济聚集建设行动。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快建设新区总部经济区。盘活存量楼宇资源,完善楼宇的商务功能和配套服务,重点培育一批金融楼、商务楼、专业服务楼、信息产业楼等总部楼宇,形成特色明显、布局优化的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发展格局。重点引进金融保险、能源交易、电子商务、智能制造等总部企业入驻我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金融办,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八)实施对外经贸促进行动。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的梯次转移,全力争创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为企业搭建各类平台,鼓励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带动装备、技术、标准、认证和服务走出去,做强铜川陶瓷、光电子、新材料、中医药、康养人才、家政服务等品牌,不断提升铜川企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组织参加重大招商活动,积极开展境外招商,力争在金融、商贸、文化旅游等方面,引进知名品牌和知名企业,提升我市服务业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卫健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贸促会、市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九)实施金融服务振兴行动。加快铜川现代服务业金融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完善新区特色金融街区功能,积极组建或引进小贷、担保、商业保理、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增加金融供给,丰富金融业态,构建金融服务功能区。设立市金融服务公司,做大做强市金服投资公司、市金服转贷公司。加快引进和建设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等经济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司法局、市市场监管局、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铜川银保监分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十)实施会展业培育行动。规划建设“一带一路”(铜川)国际会展中心,打造中医药、陶瓷会展品牌,创新开展汽车、家具等会展活动,拉伸“会展+”产业链,做强广告业、印刷业、策划传播等相关延伸产业。联合西安光机所、省地质调查院建设“第九空间航天科普馆”和“地质博物馆”。积极培育本地会展品牌和龙头企业,引进全国性、国际性会展品牌落地铜川,举办高规格会议会展活动。通过收购、兼并、参股等形式组建铜川展览集团,提升会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贸促会、市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市新区管委会)
  三、保障措施
  (一)优化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门槛,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规范市场准入程序。持续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加大服务领域简政放权力度,优化企业办事流程,缩短办事时限,实行首问责任制。加强服务环境综合治理,加大服务业价格监管力度,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及时查处消费侵权等问题,构建诚信、透明的市场环境,形成企业规范、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格局。(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商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二)加大资金保障。发挥财政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导向作用,加大专项资金、配套资金的争取力度,通过创新产业基金、股权投入和贷款贴息等财政投入方式,扶持服务业重点项目、重大载体和重点企业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机制和信贷产品,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拓展企业融资渠道。持续开展经营困难企业融资帮扶工作,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办、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铜川银保监分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三)落实财税和价格政策。全面落实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做好对企业的政策宣传和纳税辅导,确保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全面落实工商用电同价政策;落实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水与工业同价;落实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税费减免、资金支持、水电气热价格优惠等扶持政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民政局、铜川供电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四)强化要素供给。坚持项目建设6A要素保障管理机制,保障用地供应,对重点服务业项目用地优先安排,支持“退二进三”、旧城区改造、老工业区搬迁、关停淘汰落后产能腾出的土地用于服务业发展;强化人才支撑,围绕民生领域服务需求,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服务供需对接能力。对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完善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政策。(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金融办,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五)加强统计监测工作。加强对全市服务业重点行业、新兴行业的统计监测预警,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方法,加强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入库培训、指导,规范服务业统计基础工作,提高服务业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六)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铜川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指导、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和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做好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政策措施、年度工作要点,部署涉及全局的重要任务,督促检查服务业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各牵头单位要分别制定加快各类服务业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优惠政策,实现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统计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市新区管委会)
  附件:铜川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铜川市人民政府  
2020年3月9日  

 
附件

铜川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 长:李智远 市长
  副组长:郝光耀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杨晓彬 市委常委、副市长
  刘 丽 市委常委、副市长
  李 荣 副市长
  高 毅 副市长
  姜学武 副市长
  宋桂合 副市长
  白崇军 副市长
  成  员:王延武 市政府秘书长
  白永琦 市政府督查专员
  王晓刚 市发展改革委主任
  赵雅玲 市教育局局长
  梁秀侠 市科技局局长
  刘云钊 市工信局局长
  宋军明 市民政局局长
  崔天太 市司法局局长
  杨 磊 市财政局局长
  马新民 市人社局局长
  相永宏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焦新学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王永平 市住建局局长
  路学敏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于明辉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王红侠 市商务局局长
  赵文山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段林荣 市卫健委主任
  王全海 市国资委主任
  田卫东 市市场监管局局长
  仇宪红 市体育局局长
  杨 琨 市统计局局长
  黄晓信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毛农民 铜川高新区管委会主任
  郭文茂 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
  何建平 耀州窑文化基地管委会主任
  刘正旺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主任
  闫新民 照金景区管委会主任
  李百锁 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
  董念文 市对外经济合作中心主任
  吴金香 市贸促会会长
  杜国庆 市金融办主任
  杨铜林 市委军民融合办副主任
  李袁涛 市税务局局长
  冯学荣 人行铜川市中心支行行长
  王景新 铜川银保监分局局长
  李智勇 铜川供电局局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由王晓刚同志兼任,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督查落实领导小组议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以上人员如有变动,由负责此项工作的同志接替,不再另行发文。


网络编辑:何江艳
信息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