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16-025350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发文文号:  铜政发〔2016〕45号
发文日期:  2016年12月11日 发布日期:  2016-12-13 16:38
公文时效:  发布机构: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的通知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12-13 16:38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根据《陕西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行动计划》(陕政发〔2016〕38号)和《中共铜川市委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措施》(铜发〔2016〕13号)精神,补齐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坚持传统与接续并重,补齐产业结构不优短板
  (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面实施产业改造提升工程,推动传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精煤。整合煤炭资源,加快煤炭企业升级改造,实施精洗选煤、煤炭清洁利用和煤炭就地转化项目,打造煤炭开采—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确保“十三五”期间煤炭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70%以上,煤炭工业总产值稳定在100亿元左右。活铝。加快陕西美鑫公司30万吨铝镁合金项目建设,推进铭帝铝业、美鑫20万吨航汽铝、大秦铝业、华盛模具等深加工项目,完善煤—电—铝—铝精深加工—铝回收再生循环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强电。加快美鑫锦阳电厂4×35万千瓦、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项目建设进度,形成煤—电—热循环发展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优水泥。推进企业重组与品牌整合,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加强水泥与建筑、交通等行业的深度融合,积极发展高标号水泥、特种水泥,开发家装水泥、彩色水泥等产品,提高水泥产品附加值,到2020年,力争现代建材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二)培育发展接续产业。装备制造业。积极争取陕汽集团扩大对铜川零部件加工基地的投入,推动整车研发制造能力和技术水平双提升,建设形成年产50万套规模电动车桥、6万吨(365万件)重型汽车零部件、1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支持西安重装、中环机械等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产值突破50亿元。食品医药产业。围绕苹果、核桃、玉米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吸引域外大企业、大品牌对我市食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构建现代绿色健康食品工业体系。围绕“银发经济”,加快方舟抗衰老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构建以医药(保健品)研发为重点,以康复医疗器械制造为拓展的医药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产值突破50亿元。新能源产业。积极实施“光伏领跑计划”,建成中广核100兆瓦光伏电站二期和美光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分步实施陕煤化集团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加快宜君油气、印台油页岩的勘探开发,扩大LNG加工综合利用规模和能力,努力把铜川打造成为关中地区重要的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到2020年,力争产值突破50亿元。(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市招商局)
  (三)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一核、两带、三区”总体布局,大力发展以中医健康养生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商贸流通和金融服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左右。中医健康养生服务业。充分发挥药王孙思邈中医药文化品牌的独特优势,加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合作,积极引进中医药人才,兴办以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为主的养生苑、疗养院。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协作机制,大力发展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服务,加快市县两级4个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推动医养结合深入开展。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导向,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创建一批有实力的省、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在铜川设立线下品牌店,提升电子商务整体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化“互联网+服务业”应用,推进服务业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现代物流业。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美鑫物流园区、中食铜川冷链物流园、海博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完善城乡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动货运站、快件集散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功能区项目建设。商贸服务业。加快新区美佳华商业广场、王益区红旗地下商城、耀州正大文化商业广场、宜君县城北街商贸中心等项目建设,改建10个大型综合或连锁超市,建设4条特色美食街区,着力提高商贸综合服务功能,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打破城乡市场分割,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动,引导、鼓励有实力的大型商贸龙头企业建设多功能、现代化的公益性农贸批发市场。金融服务业。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来铜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农信社向农商行转型,加快设立村镇银行,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地方金融服务体系。鼓励企业上市挂牌融资,支持企业利用债券、票据、资产证券化等多样化债券品种,扩大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到2020年,力争实现10家以上上市、挂牌融资企业。(市发展改革委、市卫计局、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铜川银监分局)
  (四)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深刻挖掘地域文化内涵,持续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健全旅游服务体系,积极打造以弘扬红色文化的照金景区、彰显中医药养生文化的药王山景区、传承宗教文化的玉华宫和大香山景区、体现耀瓷风韵的陈炉古镇景区。依托王石凹、耀县水泥厂等老工矿企业,发展以工业遗址为主题的特色工业旅游;依托新区牡丹园、金锁关石林、太安森林公园、龙山、云梦山等景区,发展以观赏体验自然山水为主题的观光旅游;依托孙塬、申河、马咀、玉门、塬畔、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等村镇和园区,发展以乡村生活体验、园区果品采摘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20亿元;全市建成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10个,发展5个旅游小镇,5个美丽乡村旅游片区,30个A级景区标准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市文物旅游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
  (五)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紧盯高校、科研院所新成果,以世界500强企业、国内50强企业为目标,积极引进实施一批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子机械等产业项目。加快推进陕西方舟制药低温逆流雾化提取项目、陕西大秦铝业2万吨铝锂合金熔铸生产线项目建设。积极搭建“政银企保”合作平台,在项目审批、企业用地、财政资金补贴、中省资金补助等方面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以上。(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招商局)
  二、坚持创新与人才并举,补齐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不足短板
  (六)充分激发创新活力。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全市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新业态,组织认定一批具有开放、交流、共享特征和服务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机构。建设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中心铜川分中心,实现与省统筹科技资源中心的资源共享,推动形成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建设铜川科技馆,积极培育发展科技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到2020年,全市科技服务机构达到10个。(市科技局)
  (七)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围绕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组建产业技术联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全市各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建及运行工作,积极培育发展“瞪羚”企业,出台专项措施,在政策、资金、投融资、质量认证、知识产权等方面给予支持。实行企业知识产权“贯标”,提高企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管理能力。到2020年,力争创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5个,企业研发中心10个,攻克20项共性技术“瓶颈”,大中型企业R&D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5%。(市科技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
  (八)加大人才引培力度。积极落实国家万名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按照全职引才与柔性引才并重的原则,以循环经济、中医药养生产业、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等为重点,鼓励市县两级和用人单位通过设立引才引智项目,吸引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来铜创业、工作。依托全国、全省技术能手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强化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业、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探索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产学研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大力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和专业紧缺人才。整合市内各中职学校教育培训资源,加强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向市场化、规范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到2020年,建成3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3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2个中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
  三、坚持改革和开放同步,补齐经济外向度不高短板
  (九)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国资国企、财税金融、社会民生、司法体制、农村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增强制度供给,激发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化制度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推动改革落实的责任机制,形成全过程高效率可核查的责任链条体系,营造全市上下勇于改革、善于改革的强大气场,推动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市委改革办)
  (十)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循环利用、建筑陶瓷、特色果业、中医养生、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加大与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主动承接京津冀、东南沿海城市产业转移,加快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加强优势互补,打造高水平、高标准的区域开放合作平台。加大外资吸引力度,促进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加快与韩国电力公社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优势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建立境外生产加工、营销基地,带动特色产品出口。到2020年,力争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2.4亿元。(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
  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补齐非公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短板
  (十一)大力发展非公经济。贯彻落实中省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我市《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培育民营经济骨干企业,促进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确保“十三五”期间年新增规上企业10户以上。支持非公企业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企业经营管理。加大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着力构建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到2020年,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市工信局、市国资委)
  (十二)积极推广PPP模式。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支持民间资本以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有效参与PPP项目建设和运营。探索建立民间资本投资合理回报机制,积极采取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以及政府投资股权少分红、不分红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十三)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创新招商理念,在招大引强上下功夫,坚持把京津冀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作为招商的重要区域,把产业链招商、短板领域招商和具有牵动性、支撑性的大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的精准招商策略,提高项目履约率和成功率。(市招商局、市发展改革委)
  五、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补齐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短板
  (十四)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充分发挥主体功能区对国土开发保护的基础制度作用,依托现有发展条件和保障深度转型需要,通过建立完善主体功能区差别化政策,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统筹推进铜川省级“多规合一”试点,确保各项规划有效衔接。(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
  (十五)筑牢生态安全屏障。贯彻落实中省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对露天采矿区和煤炭沉陷区生态恢复治理力度,认真实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建设赵氏河、福地湖等国家湿地公园,实施好朱鹮、杜松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到2020年,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1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48.5%,湿地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类和分布得到有效保护和发展。(市林业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
  (十六)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深入推进网格化监管,持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专项行动。全面控制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重点控制以PM2.5、PM10为代表的颗粒物以及臭氧污染,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步增长。抓好工业行业综合治理,加强火电、水泥等行业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按要求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在规定节点完成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工作。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加快淘汰全市范围内的黄标车和老旧车。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岔口出境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Ⅴ类水质标准。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实施土壤环境污染调查,完成土壤分级区划,建立完善的耕地和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加快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全面推进节能低碳重点工程和工业能效赶超等行动。到2020年,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降低10%、10%、15%、15%,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5%,可吸入细颗粒物下降20%以上。(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六、实施收入倍增战略,补齐城乡居民收入不高短板
  (十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着力提升就业创业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个性化水平,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打造新的就业增长空间,全面完成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和创业服务,促进更多劳动者提高创业就业能力。继续深化与智联招聘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合作力度,就近就地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采取“青年创业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托底安置等措施,实现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群体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争取中省就业资金支持,通过就业援助、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就业创业等,稳妥审慎做好去产能下岗职工安置工作。到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十八)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健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长效机制,促进中低收入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继续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随企业经济效益能增能减机制。建成5个农业综合示范园区,30个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果牧药菜特色产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等改革,带动农业人口实现增收。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左右,收入比控制在2.67︰1以内。(市人社局、市农业局、市发展改革委)
  (十九)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逐步健全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再分配调节机制。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增加离休人员离休费。全面实施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有序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规范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资列支渠道,加强对国有、国有控股及政府特许经营企业财务支出的监督和审计。(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国资委)
  (二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综合采取产业、就业、搬迁、教育、生态、健康、保障兜底等措施,确保到2018年全面实现全市5.02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3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市扶贫局、市农业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教育局、市林业局、市卫计局、市民政局)
  
七、树立“固本强基”理念,补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短板
  (二十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代交通网络。加快发展轨道交通,建成西延高铁铜川段、全市旅游观光小火车、华能铜川照金电厂铁路运煤专线和美鑫西北耐物流园铁路专线。完善路网结构,提升公路服务水平,完成国省干线及农村公路500公里以上建设任务。加强南北市区连接道路绿化、美化建设,完善南北市区公交网络,积极发展公共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加快龙潭水库、后河沟水库、王家坪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水资源短缺瓶颈,提高供水保障能力。电力基础设施。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步伐,提升电网保障能力,满足城区、景区、园区发展用电需求。完成110千伏宜君变和小坵变增容改造、35千伏赵家塬变等项目建设,加快110千伏坡头、桃稠输电线路等10项输变电项目的实施进度。推进美丽乡村电气化建设,保障移民搬迁、新型社区用电需求。到2020年,供电可靠性达到99.89%,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68%,户均配变容量达到4.33千伏安。(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水务局、铜川供电局)
  (二十二)提升城市建设品质。建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和公共服务与体验中心,加大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领域的推广应用,全力打造智慧铜川。以全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为契机,加快海绵型建筑与小区、海绵型道路与广场建设,新建城市排水管网108公里、蓄水设施19座,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支持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开展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逐步实现对新区、耀州区和坡头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全覆盖,加快推进北市区燃气区域供热工程。全面实施“气化铜川”,改造城市燃气老旧管网,提高城市供气可靠率。建设柳范文化苑、锦绣公园和城市绿廊,拓展城市公共绿地,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市住建局、市城市管理局)
  (二十三)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抓住国家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机遇,加强与中省“十三五”规划的有效衔接,以交通网络、水利设施、市政配套、智能电网建设为重点,着力做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和中省预算内资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中省层面更多支持,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继续实行服务重点项目“铜七条”,严格落实市级领导、区县和市级部门包抓责任,持续开展投资发展环境整治行动,以项目推进为要,促投资稳增长。(市发展改革委)
  (二十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争取中省特色小镇政策和资金支持,抓好耀州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宜君秀美山城建设,稳步推进黄堡、董家河等5个国家级重点镇和照金、陈炉2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打造一批产业基础雄厚、文化特色鲜明、宜居宜游的特色城镇。完善城镇服务配套功能,推进市政公路、水、电、气、网和环保设施向农村延伸,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镇级中心幼儿园、学校、卫生院、文化馆、图书馆、防灾应急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公共服务功能。(市住建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二十五)加强组织保障。补短板行动是贯彻落实中省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市“十三五”期间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深度转型和追赶超越的施工图。各区县、各部门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市政府决策部署,着力补齐创新理念和工作效率短板,进一步增强转型发展信心,营造干事创业的强大气场,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市发展改革委要会同有关部门细化分解补短板重点工作任务,加强沟通协调,切实形成工作合力,推动重点任务、重点项目落实见效。市政府督查室要将补短板工作列入重点督查范围,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按有关规定严肃问责。


 
铜川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11日        


网络编辑:机要科
信息审核:机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