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16-023410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发文文号:  铜政发〔2016〕37号
发文日期:  2016年11月12日 发布日期:  2016-11-15 16:51
公文时效:  发布机构: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铜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11-15 16:5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铜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铜川市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12日        

 
铜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

 
  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进一步提高全市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国发〔2016〕37号)、《陕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陕政发〔2016〕31号)精神,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健身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健康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陕西筹办第十四届全运会为契机,以构建具有我市特色、覆盖城乡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主线,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全面推进体育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强化政府履行体育公共服务职能,提升全民健身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使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再上新台阶,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增加获得感,为加快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我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能够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锻炼健身需求。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大群体格局更加明晰。全民健身在倡导健康生活、凝聚人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全市体育锻炼人数大幅增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人数达到39万。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55%,人数达到48万。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丰富多彩。特色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开展,各区县至少培养1项全民健身精品赛事活动。
  ——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不断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以上,城市普遍建有“15分钟健身圈”,区县公共体育场和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
  ——体育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市、区县两级体育社团组织健全,服务管理规范有序,体育组织网络向社区、农村延伸。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全面展开。市、区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建成使用。国民体质测试群众突破2万人次,达标率达到国家标准。
  ——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明显提升。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网络基本建成。入网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突破2000人,达到每千人拥有2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
  三、工作任务
  (一)着力打造铜川特色体育文化
  发挥体育文化在全民健身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将奥林匹克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等体育文化与我市孙思邈养生文化、红色照金文化、陶瓷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结合,融入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全过程,融入到景区、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结合“铜川好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讲述百姓健身故事,展示健身风采,传播社会正能量,促进百姓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二)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规划与设计,创新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推进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大力开展马拉松、自行车、健步走、户外、游泳、滑雪、足球、篮球、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健身气功、太极拳、药王养生功等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积极培育特色品牌赛事活动。精心打造新年登高、冰雪大会、自行车赛、全民健身日展演赛、马拉松赛、足球联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篮球联赛等具有铜川特色的赛事活动,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2-3个品牌赛事活动。
  各区县要充分利用本地区地理、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根据当地群众需要,结合传统民俗节日、重大庆典活动等,广泛开展面向基层、参与性强、普及面广、特色鲜明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并在赛事活动和组织形式上积极探索,努力形成“一区县、一特色”,不断扩大赛事活动规模和影响力。鼓励各行各业根据自身特点组织各具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
  (三)建立完善全民健身组织体系
  加快推进我市体育社会组织政社分开、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开展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向具有独立法人的实体化、规范化组织转变,不断提高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全民健身服务能力。
  积极推广“4+X”体育组织体系模式,市、区县要成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及各单项体育运动协会。2016年成立铜川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2017年底前各区县要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
  大力发展乡镇(街道)、农村(社区)等基层全民健身组织。重点培育和扶持基层俱乐部等形式的体育社会组织,将百姓自发性的健身团体、网络体育社区和社会体育活动站点等民间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转化为固定的健身组织,施行登记备案制度,引导健康、规范发展。
  (四)加大全民健身设施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配置均衡、突出特色、安全方便的原则,制定铜川市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市级建成“一场两馆”(即: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体育馆、一个游泳馆),区县级实现“三个一”(即: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片室外运动场地)。重点抓好铜川体育基地项目建设,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着力打造集体育、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民健身设施,稳步推进以漆河、沮河沿岸全民健身长廊、区县级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建设,加快移民搬迁点、美丽乡村健身器材配送,实施以社区多功能运动场、革命老区红色健身步道为重点的体育惠民工程。
  各区县要拓展思路,确保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用地,充分利用废旧厂房、棚户区等产业升级改造遗留的土地,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在规划建设城市公园、广场、旅游景点时,同步规划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适时改造现有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建设一批笼式足球、城市多功能运动场地等新型全民健身设施。切实落实好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的要求,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不得挪用或侵占。
  (五)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
  对接健康中国2030、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地区战略,以及我市“六大战略”,结合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以我市红色照金、药王山、大香山、玉华宫等文化资源为基础,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知识传播、社会交往、资源整合、品牌宣传、氛围营造、消费引导等方面的独特功能,促进我市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科技、养老等相关领域互促共进,融合发展。
  按照《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5〕21号),积极探索全民健身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形态、发展模式和服务产品创新。结合我市自然、人文、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户外运动、冰雪运动、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等项目,吸引体育传媒、体育策划、体育产品制造等企业到我市投资立项,建立基地。拓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渠道,推动全民健身与医疗、卫生融合,积极探索建立我市医保健身消费制度,推进健康关口前移。推动全民健身与旅游产业融合。积极创建红色照金、养生药王山、宜居宜君、陶艺陈炉、谒佛玉华宫等特色全民健身户外山水旅游休闲运动基地,培育独具铜川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各区县依托特色资源,积极创建体育特色城市、体育生活化乡镇和体育生活化社区。探索互联网+体育、运动健身与健康养生、医疗康复、养老旅游等结合发展的新模式,开拓全民健身服务新领域,催生体育新业态,推动全民健身与其他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六)拓展大众体育交流
  进一步解放思想,敞开大门、敞开胸怀办体育,结合铜川实际,面向全省、全国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推动全民健身开放发展。依托药王孙思邈故里优势,结合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积极主办全民健身、文化研讨、交流、展示等活动,主动吸收各地在全民健身理论研究、组织管理、项目开展等方面先进经验,引入全国全民健身相关特色人才、健身设施设备等,填充空白、补足短板。
  积极参与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等组织的学习培训交流活动。每年组织孙思邈养生功、健身气功等特色体育项目走出去,开展交流宣传活动。与友好城市韩国奉化郡每年开展一次全民健身交流比赛活动。主动与省体育、文化、旅游、卫生等部门对接,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国际的相关体育赛事、文化交流、考察观摩等活动,并积极与全国相关省市体育部门建立友好关系,开展人才互动、活动联办和项目合作。
  充分利用传统和现代宣传手段、载体及媒介平台,向外宣传推介我市在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文化、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以及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等方面的经验与成果,扩大铜川知名度与影响力。
  (七)强化全民健身发展重点
  1. 扶持重点地区发展。
  坚持以保基本、兜底线为原则,以贫困区县、乡镇、农村为重点,因地制宜,建立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普惠均等化。重点扶持照金革命老区、陈炉古镇及偏远乡镇发展全民健身事业。每年开展1次“体育三下乡”活动,组织明星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到贫困区县、偏远乡镇、行政村送健身知识、送健身技能、送健身器材。
  2. 注重重点人群体育发展。
  重视青少年群体体育。结合青少年群体生长发育特点,开展各类以参与为主的赛事活动,帮助青少年从小养成1-2个能够伴随其成长、受益终身的体育爱好。要保证青少年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建立一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辅导站点、培训机构。
  重视老年人群体的身心健康,让体育成为老年人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平台载体。各种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健身场所要充分考虑老年健身需要,对老年人群提供便利和优惠服务,发挥好老年人体育协会和社区、小区、健身活动站点的作用,引导老年人科学健身、适度健身,开展利于老年人参与、交流的学习培训班和赛事活动。
  关注身体障碍人群的健身需要。各类全民健身场所及公共体育设施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无障碍规范标准,整体配套建设无障碍设施,以满足身体障碍人群锻炼、活动的实际需要。以铜川残疾人足球训练基地为龙头,带动适合不同残疾人群需要的运动项目训练场所建设。加大培训服务身体障碍人群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营造鼓励身体障碍人群“走出家门、平等参与、共享全运”的体育人文氛围,帮助他们塑造坚强、健康、向上的精神。
  重视职工的体育锻炼。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恢复工前操或工间操,每天不少于1次。要发挥工会在保障职工健康权益的应有作用,积极参加《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经常开展符合职业特点、便于组织实施的体育健身和赛事活动,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体质测试,逐步改变中青年职工群体体质“亚健康”状态。
  3. 加快重点项目发展。
  普及群众性足球运动。全面落实中、省、市足球改革发展方案,进一步强化铜川市足球协会职能,充分发挥市足球协会在开展足球运动中的作用。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市足球协会开展足球比赛活动,坚持办好每年一届的铜川市足球联赛。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建立高中、初中、小学三级足球竞赛体系,扩充足球师资队伍。把兴建足球场纳入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建设足球场,到2020年底前实现每个区县有1块笼式足球场。
  大力开展冰雪运动。将冰雪健身活动内容列入我市全民健身工作范畴,强化冰雪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耀州区和印台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跟进,做好辖区滑雪场的行政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及技术服务工作。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全市每年举办冰雪赛事2项以上,举办冰雪活动5次以上。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继续办好照金国际滑雪大会。加强冰雪项目职业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市每年培养滑雪教练员、指导员20人以上。
  普及药王孙思邈养生功。药王孙思邈养生功是中华中医药文化瑰宝,在做好传承的同时,积极推广普及。在全市建立20个以上孙思邈养生功习练点,市体育局每年安排一定经费为孙思邈养生功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发练功服。每年举办2次孙思邈养生功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培养30名以上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利用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和二月二古庙会,每年举办两次大型孙思邈养生功展演活动。同时,通过走出去进行交流比赛,扩大孙思邈养生功的影响力,使孙思邈养生功成为铜川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4. 推行国民体质监测
  积极推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和《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完成市、区县两级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站建设。把体质测定与体育锻炼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开展日常性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提高受测群众数量。在体质检测基础上,建立个人体质档案,推广适合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全民健身事业的领导,建立和完善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领导协调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落实。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制度,市级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总召集人,市文明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残联、市老龄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广电局、市卫计局、市文物旅游局、市体育局等单位组成的铜川市全民健身联席会制度,每年召开1至2次会议。各区县要相应建立全民健身联席会制度,确保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落实。
  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参与、智库、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积极响应的大群体工作格局。各区县政府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决策和协调跨部门联动;市级各部门和单位要将本部门职能与全民健身工作相结合,按照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体育行政部门针对重要工作、重大项目进行研究,提出科学决策。企业、社会组织主要做好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宣传、卫生计生、文化、教育、民政、养老、残联、旅游等基层单位相关工作,在乡镇(街道)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
  (二)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参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市政府将全民健身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保持与国民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投入力度。市本级体彩公益金按照比例足额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制定《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目录办法及实施细则》,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等服务的购买比重。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落实好减免用于全民健身设施场馆的建设费用,减少体育场馆运营税费,扶持体育产业发展。
  (三)建立激励机制
  大力开展全民健身创建工作,通过政府激励有效调动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出台《铜川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表彰办法》,设立铜川市全民健身突出贡献奖,每年对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方式,通过全民健身公共积分、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等方法,奖励热爱体育锻炼、积极参与体育健身的人群,带动更多人群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四)注重科技创新
  依托省全民健身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健康陕西网、公众号、APP),着力打造“互联网+体育”的全民健身信息化惠民工程,实现各类体育资源的互联互通,把健身人群、运动场馆、健身设施、科学指导、赛事活动等资源融为一体,通过对所有数据的采集汇总统计分析,为群众提供智能化、掌上化的便捷健身服务,为政府持续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树立新型全民健身人才观,将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全民健身工作的首位,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全民健身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多层次人才引进支持制度,引进特殊人才和团队。鼓励通过外派驻点、挂职兼职、技术咨询等方式,柔性汇聚省内外全民健身优秀人才资源。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各区县基层全民健身管理者、工作者、国民体质监测人员、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培训、培养力度,增强服务大众的能力和水平。破除人才流动障碍。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通过直接引进、公开选拔、聘任、挂职等办法,畅通体育管理部门、体育社会组织、企业等各方面人才流动渠道。
  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科学规范管理。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模式,加大公益类和职业类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有效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健身需求。切实提高体育指导员的上岗率和志愿服务水平,提升指导工作实际效果。
  (六)完善法律政策
  市级各部门落实好中省关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力保障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国土资源、住建部门要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将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体育部门要研究与文化、旅游、教育、卫计、宣传等行业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强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养老、科技创新等相关制度建设的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做好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加强对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和公共健身场地的监管,加大对落实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规划用地、群众健身安全等法规的综合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权益,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
  (七)强化绩效评估
  依据中省制定的全民健身相关规范和评价标准,研究建立铜川市全民健身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政府、社会、专家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的评价体系工作平台,采用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方式对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将评价体系纳入国民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全市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文明单位创建的测评体系中,加大全民健身重大项目、特色项目考评权重,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发展。
  严格全民健身过程监管与绩效评估。定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社会满意度调查,对重点目标、重大项目的实施进度和推进情况进行专项评估。定期向社会公开发布全市《全民健身发展状况评估报告》,反映乡镇(街道)、社区(村)和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全民健身工作职责落实情况、财政资金保障和落实情况、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达标情况等。市政府每两年对《铜川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网络编辑:机要科
信息审核:机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