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16-017513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发文文号:  铜政办发〔2016〕42号
发文日期:  2016年08月16日 发布日期:  2016-08-23 10:47
公文时效:  发布机构: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
印发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分工意见的通知
来源: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08-23 10:47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
  《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分工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落实。
  各相关单位要按照任务分工,及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于每年3月底前,将上年度目标任务进展情况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市发展改革委要加强评估分析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铜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16日            

 
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目标和重大任务分工意见

 
  为确保《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铜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铜政发〔2016〕9号,以下简称《纲要》)确定的重要目标和重大任务落到实处,特制定此意见。
  一、分工原则
  (一)明确政府职责和市场功能。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原则,充分体现政府与市场在《纲要》实施中的不同功能,对政府履行职责的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对依靠市场主体实现的目标和任务,不作分解。
  (二)合理确定责任分工。依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将《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部分指标和任务分解落实到区县政府。同时,23个专项规划牵头部门要尽快发布并抓好各专项规划的任务分解和责任落实,并积极组织实施。
  (三)突出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全面落实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任务的同时,重点分解《纲要》提出的约束性指标、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纲要》确定的约束性指标,具有法律效力,各有关部门和区县必须确保完成。
  二、主要目标分工安排
  (一)约束性指标
  1. 约束性指标的责任部门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市住建局牵头,其他有关部门配合,后面不再列出,下同
  ——贫困人口累计减少5.9万人。(市扶贫局牵头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市教育局牵头
  ——社会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到17.85、29.6万人;城乡法定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市人社局牵头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降低12%。(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五年降低12%。(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控制在23.36吨以内。(市水务局牵头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4万亩以内。(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五年分别下降6%、8%、8%、8%。(市环保局牵头
  ——空气质量: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累计下降12%,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5%。(市环保局牵头
  ——国土绿化:森林覆盖率达到48.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市林业局牵头,市住建局牵头
  ——非煤产业产比达到91.2%。(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2. 约束性指标的区县分解
  12项约束性指标,由牵头部门提出分解到各区县的方案,报市政府审核后下发,各区县要确保完成。
  分解指标时,要统筹考虑各区县在发展阶段、环境容量、实现目标潜力等方面的差异,有区别设定考核评价的目标值,使考核评价结果合理反映各区县客观实际和努力程度。
  3. 建立完善约束性指标考核制度
  将约束性指标纳入各部门、各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并将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约束性指标,纳入对各区县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考核。(市考核办牵头
  (二)预期性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亿元,年均增长9%。(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5亿元,年均增长15%。(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4亿元,年均增长12%。(市商务局牵头
  ——进出口总额达到2.4亿元,年均增长10%。(市商务局牵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年均增长10%。(市工信局牵头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2%。(市财政局牵头
  ——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市科技局牵头
  ——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0.5%。(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国资委牵头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05件。(市科技局牵头
  ——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2.2万元/人。(市人社局牵头
  ——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年均增长12%。(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市委网信办牵头
  ——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市住建局牵头
  ——非公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市工信局牵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年均增长9%。(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城镇五年累计新增就业人数4万人。(市人社局牵头
  三、重大任务和工程分工安排
  (一)推进转型升级打造优势产业升级版
  1. 做精做优循环产业
  ——煤炭、电力工业。煤炭就地转化率达到70%以上,建设冶坪年产120万吨矿井。到2020年,煤炭工业总产值稳定在150亿元左右。加快煤—电—热循环发展,建成华能铜川照金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美鑫4×35万千瓦自备电厂项目。到2020年,力争电力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牵头
  ——铝及铝深加工业。做大做强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建成美鑫年产45万吨铝镁合金、铭帝年产15万吨特种高性能工业铝型材、华盛模具有限公司年产30万套铝合金型材模具加工等项目,加快西飞航汽铝项目落地。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市工信局牵头
  ——现代建材工业和建筑业。优化水泥产业结构、培育壮大陶瓷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建筑业。到2020年,力争现代建材业、建筑业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70亿元、40亿元以上。(市工信局牵头
  2. 加快培育潜力产业
  ——食品医药产业。围绕苹果、核桃、玉米等特色农产品资源,做精做优绿色食品和旅游休闲食品。加快方舟抗衰老科技产业园项目建设,逐步建立以抗衰老科技、医药(保健品)研发生产为重点、以康复医疗器械制造为拓展的医药产业集群。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市工信局牵头
  ——装备制造业。争取陕汽集团加大对铜川零部件加工基地投入,建设形成年产50万套规模电动车桥、6万吨(365万件)重型汽车零部件、1万辆新能源汽车生产能力;支持华能集团等企业建设电动车充电桩设施。支持西安重装、中环机械等企业技术改造,开发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市工信局牵头
  ——新能源产业。建成天辰高效农业设施大棚示范基地及100兆瓦光伏电站和美光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分步实施陕煤化集团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施宜君西草沟49.5兆瓦风电场项目建设。实施预焙阳极厂区及其他企业余热发电。建立产业园220兆瓦区域智能电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快宜君油气和印台油页岩的勘探开发,扩大LNG加工综合利用的规模和能力。到2020年,力争工业总产值突破50亿元。(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电子机械、智能机器人等方向,引进实施一批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项目,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在南部工业园等园区建立中试科技园,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到2020年,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突破80亿元。(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3. 强化园区集聚效应
  ——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重点发展煤—电—铝—铝深加工—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和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优先发展航汽铝等铝深加工产业,全力打造国家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400亿元。(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管委会牵头
  ——坡头载能和低电价工业园。建成关中地区最大的煤—电—热一体化清洁能源供应地,发展科技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等高附加值产业。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00亿元。(坡头园区管委会牵头
  ——南部高新技术和健康产业园。适度发展先进材料产业。把园区建成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和休闲养生保健产业基地。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市新区管委会牵头
  ——黄堡耀瓷文化和现代建材产业园区。建设耀州窑考古遗址公园和中国耀州陶瓷文化产业园。重点发展工艺陶瓷、卫生陶瓷、工业特种陶瓷和新型水泥及水泥制品等先进建材业。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20亿元。(黄堡园区管委会牵头
  ——陈炉陶瓷产业园区。重点发展建筑陶瓷、日用陶瓷和工业陶瓷,稳步培育紫砂陶瓷产业。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50亿元。(印台区政府牵头
  ——王家河绿色能源及中小科技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绿色能源和民营科技新型产业,适度培育汽车贸易产业。到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王益区政府牵头
  ——惠塬中医健康产业园区。重点发展中医药、生物制药和健康产业,引进中高端中医药企业。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100亿元。(耀州区政府牵头
  ——彭镇产业园区。建立科技成果中试基地,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食品加工和科技型产业。建设彭镇物流基地。到2020年,实现总产值50亿元。(宜君县政府牵头
  (二)注重多元驱动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1. 突出发展中医健康服务业
  ——夯实中医健康服务业发展基础。加强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合作,加快建设孙思邈中医医院、孙思邈纪念馆、孙思邈学院。积极争取中省支持,把铜川列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促进中医药事业创新发展。(市卫计局牵头
  ——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业。高标准建设大唐养生园中医药养生体验中心,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针灸理疗等服务体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进国医大师,建设药王山中医健康服务(诊疗)产业园。(市卫计局牵头
  ——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机构发展。加强与西京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在药王山和宜君县建立养护基地,实施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示范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举办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医院、疗养院等机构。(市卫计局牵头
  ——提升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水平。建成铜川市养老服务中心,在玉华宫和药王山规划建设以生态田园、循环节约为理念的养老园区。(市卫计局牵头
  2.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引导支持电子商务快速发展。设立专项基金,积极引进知名电商,支持电子商务园区、重大项目、服务平台和示范工程建设。创建一批有实力的省、市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和企业,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进一步加强对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培训学院铜川分院的支持,组织实施面向公务员、企业决策者及员工、学生和社会人士的电子商务培训,共同打造电商培训孵化基地。(市商务局牵头
  ——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拓展国内外市场。抓好铜川电信农村电商试点工作,建立覆盖全市农村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服务网点,推进“一村一品”农特产品网上销售。引进知名电商企业在铜川设立线下品牌店。加快电子发票应用,完善电子会计凭证报销、登记入账及归档保管等配套措施。(市商务局牵头
  3.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建设区域性配送物流区。建立完善电商城乡物流配送体系,支持货运站、快件集散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功能区项目建设。(市商务局牵头
  ——发挥园区平台作用。支持关庄综合电商创业园区建设,建成冷链仓储、公路港第三方物流、快递分拨、中药材展示交易、电商孵化区和综合配套服务等六大区。加快推进美鑫物流园区、中食铜川冷链物流园、海博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市商务局牵头
  ——丰富现代物流业态。拓宽冷链物流服务范围,建立集冷冻、仓储、冷藏、运输为一体的冷链配送体系。建立完善城乡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支持货运站、快件集散中心、配送中心等物流功能区项目建设。鼓励生产企业强化物流服务功能,向仓储、交易、加工、配送等多功能、多业态拓展。(市商务局牵头
  4. 完善商贸服务功能
  ——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推进文化宫商贸综合体、王益区红旗地下商城等项目建设。合理划定南市区功能分区,明确各类业态配比关系,大力发展中心商业区,重点建设太阳商城、美佳华、新时代广场、荣盛国际街区、耀州中央广场、耀州正大文化商业广场等商贸综合体。(王益区政府、耀州区政府、市新区管委会牵头
  到2020年,全市打造5个中心商业区,改建20个大型综合超市或连锁超市,建成1条汇集陕西名优地方特色小吃的美食街区,改造一批特色餐饮店和经济型商务酒店。(市商务局牵头
  ——加快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继续推进“镇超工程”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实施乡镇商贸中心工程,支持引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乡镇新建商业服务设施。到2020年,在重点乡镇建设5个综合农贸市场,形成5个以上集生产、加工、仓储、交易、流通功能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市商务局牵头
  5. 增强金融支撑功能
  ——完善地方金融机构体系。积极引进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现代保险服务业,扩大政府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市金融办牵头
  ——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加强金融生态环境治理,引导鼓励社会资本以PPP模式参与全域旅游、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项目建设。引导股权投资基金及基金管理机构通过参股等方式投资地方优质企业。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运用股权融资、互联网金融、融资租赁扶贫债贷款等各类工具发展壮大。(市金融办牵头)
  ——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力争培育10家上市挂牌公司。(市金融办牵头
  (三)围绕特色优势做优做精现代农业
  1. 推动农业园区化发展
  ——优化农业发展布局。以照金(小丘)、步寿塬、黄堡、周陵、福地(棋盘)五个现代农业组团为中心,集中打造山地、台塬、都市3个农业区,积极建设以优质苹果、时令水果、休闲观光农业、设施蔬菜为主,以规模养殖、优质核桃、优质小麦玉米、道地中药材种植为辅的8个产业带,着力构建“三区、八带、五组团”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到2020年,高标准建成5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和30个省、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区面积达到10万亩。(市农业局牵头
  ——促进园区特色化发展。建成城乡统筹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示范区。(市农业局牵头
  2. 发展优质特色农业
  ——粮食生产。建设30万亩绿色优质专用玉米、5万亩青贮玉米、20万亩优质小麦基地。推广“铜麦6号”良种。到2020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8.5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5万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20万吨以上。(市农业局牵头
  ——果业。全力推进实施“良种苗木繁育、标准果园创建、科技研发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经营主体培育、营销品牌创建、果品市场开发、果品质量监管、智慧果业管理、果业文化提升”十项重点项目。建成海升集团5万平米连栋温室、中哈苹果友谊园、铜川市果树试验站、宜君核桃试验站等重点项目。到2020年,市级优质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区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果园总面积发展到260万亩,优果率达到85%以上。(市果业局、市林业局牵头
  ——中药材种植业。发展丹参、党参、黄芩等道地药材种植,力争1-2个品种获得国家GAP认证。到2020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市农业局牵头
  ——蔬菜产业。建设集约化育苗、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特色蔬菜4大种植基地。到202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日光温室达到1.5万亩),产量达到20万吨。(市果业局牵头
  ——畜牧业。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形成以南部塬区奶牛生猪、城郊区肉蛋鸡、北部山区肉牛肉羊3大板块。打造步寿塬伊利万头奶牛基地,建设陕西奶牛生产示范市。加快宜君肉牛基地县建设。到2020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2万吨、2.2万吨、4万吨。(市农业局牵头
  3.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法人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流转。支持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建立农民自愿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机制。(市农业局牵头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组织、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发展以“农业公司+合作社+生产基地”为主要形式的产销一体化综合体。到2020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50家,专业合作社达到200个,培育家庭农场1000个。(市农业局牵头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制定完善农业生产技术地方标准,促进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全面普及。建立全市涉农信息基础数据库,建成农业农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市农业局牵头
  (四)突出文化引领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1. 挖潜五大文化品牌价值
  ——照金红色文化。深入挖掘红色历史文化,融合国家丹霞地质公园、旅游名镇、生态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等多种元素,打造全国著名红色文化品牌。(市文物旅游局、照金景区管委会牵头
  ——药王养生文化。围绕大健康主线,发展养生保健、养护康复和中医养老产业,将铜川药王养生品牌打造成全国中医药文化体验的样板。(市文物旅游局、市卫计局牵头
  ——耀瓷文化。将我市陶瓷特色文化融入陶瓷产品设计,发展陶瓷体验旅游,大力推进“耀瓷+”。充分挖掘耀瓷与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将耀瓷打造成丝绸之路新名片。(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佛教文化。建立玄奘文化研究院,深入挖掘香山观音文化内涵,打造开放、包容的国际佛文化交流平台。(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工业遗产文化。围绕煤炭文化和秦岭水泥两大品牌,以博物馆、煤炭和水泥工艺品、工业传统教育示范基地为载体,扩大工业文化品牌效应。(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2. 全面建设四大景区
  ——照金—香山景区。完善景区旅游配套设施,实施溪山国际度假社区、丹霞观光索道、老煤矿博物馆、香山小镇和旅游观光小火车、革命旧址保护、丹霞地质科普馆等项目,策划包装薛家寨保卫战大型实景演出。建立铜川香山佛学院。进一步完善旅游要素,打造集红色教育、佛教文化体验、生态休闲、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力争到2020年,将照金—香山景区创建成5A级景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年旅游人数达到30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20亿元以上。(照金景区管委会牵头
  ——药王山景区。实施药王养生文化体验中心(国医大师园)、药王养生文化街区等项目,加快实施药王孙思邈纪念馆、石刻艺术馆等项目。设立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永久会址,加快药王山景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集中草药种植观光于一体的中医药植物园。到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年旅游人数达到2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以上。(药王山管理局牵头
  ——玉华宫景区。完成崾岘至柳林二级公路改建及崾岘梁至画眉梁二级公路升级改造。以玄奘文化研究院为核心建设国际佛文化交流中心。以玄奘事迹为蓝本创作影视话剧作品。推进景前区项目、玉华宫考古遗址公园、肃成院文保综合项目、唐风小镇、玉华人家、玉华寺项目群以及唐文化休闲农庄等项目建设;建设一批品质好、设施全、服务优的养老院。到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年旅游人数达到150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9亿元以上。(玉华宫管理局牵头
  ——陈炉古镇景区。加快景区供排水、道路、停车场、燃气等基础设施和游客服务中心建设;建成川口至陈炉旅游公路。实施陈炉窑址等古遗迹保护工程。建设陈炉商贸行政综合街、民俗文化广场,修复性保护传统民居,建设陈炉古镇上街市集、陶瓷总厂创意体验中心、艺术家瓷坊等项目。继续办好陈炉古镇陶瓷文化旅游节,到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年旅游人数达到65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3.5亿元以上,将陈炉古镇打造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陈炉古镇景区管委会牵头
  3. 全力构建全景铜川
  ——生态旅游。加快建设宜君哭泉美丽梯田、玉门风光自然保护区、太安森林公园、照金丹霞地质公园、新区申河香谷湿地公园、福地湖水利风景区,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示范区。(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城市旅游。加快推进牡丹园、朝阳公园建设,增加其城市休闲、旅游、服务功能。加快铜川博物馆建设,支持城市旅游街区建设,“十三五”期间每个区县建成一个以民俗体验、商业购物、地方特产等为特色的旅游街区。(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乡村旅游。建设一批不同体验方式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构建照金镇、陈炉镇、孙塬镇、太安镇、黄堡镇等5个旅游名镇以及宜君哭泉、印台周陵、王益黄堡、新区申河、耀州小丘移村等5个美丽乡村旅游片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建成30个A级景区标准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村,建成印台周陵现代科技示范园、王益黄堡孟姜女故里、耀州小丘移村等10个3A级美丽乡村景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36亿元。(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工业旅游。建成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开展矿井体验游,积极创建3A级景区。建设照金煤矿博物馆,展示铜川煤炭文化。建设耀县水泥工业遗产文化旅游区,打造水泥博物馆、工人村、工人俱乐部、生产遗址4个板块,创建工业旅游示范点。到20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4. 大力发展智慧旅游
  加快陕西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建设数字化景区、乡村、酒店和旅行社,实现全市旅游信息共享、网上订购、自主导览、电子门票等服务。(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五)坚持固本强基提升基础保障能力
  1. 构建现代交通网络
  建成西安—铜川—延安城际高铁铜川段,规划建设全市旅游观光小火车、华能铜川照金电厂铁路运煤专线和美鑫西北耐物流园铁路专线。建成合凤高速铜川东段,以及国省道、县乡公路的改造升级、扩建和新建等项目,建设国省道275公里、县乡公路285公里、通村公路205公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南、北市区公交网络。到2020年,建设汽车客货运站场7个,新增、更新新能源公交车100辆、清洁能源班线客车200辆、出租车50辆,LNG货运车300辆,出租车、公交车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100%。争取建设1座军民共用的通用机场,建成城市候机楼一座。(市交通运输局牵头
  2. 完善水利基础设施
  加快龙潭水库、后河沟水库、王家坪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北市区孙家河、雷家沟水库。推进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和以灌区末级渠系建设为主的农业灌溉设施建设。完成漆水河、沮河等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市水务局牵头
  3. 保障电力供应需求
  持续优化110千伏电网网架结构,加大智能电网建设改造力度。完成110千伏宜君变和小丘变增容改造、35千伏赵家塬变等项目建设,加快110千伏坡头、桃稠输电线路等10项输变电项目的实施进度。新建(改造)35千伏变电站5座,线路71公里,新增变电容量4万千伏安。10千伏配网建设改造线路625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62万千伏安。实施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到2020年,供电可靠性达到99.89%,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68%,户均配变容量达到4.33千伏安。(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4. 提升城市建设品质
  ——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公园和绿地,完善排水管线,改造城市绿地,打造新区大唐养生园、牡丹园、玉皇阁湿地等海绵城市试点片区。(市住建局牵头
  新建城市排水管网108公里、蓄水设施19座。实行城市雨污水排水许可管理制度,实现市区污水收集全覆盖,力争25%城市区域地表水径流量收集利用达到70%以上。(市城市管理局牵头
  ——完善市政道路交通网络。建成新区华原西道、华夏南道等城市主干道,打通新区环线,消除城市主干道断头路,新建石仁坡立交桥,建设新区市一中等人流密集地区人行天桥,;加快建设以公共自行车、人行步道为主的慢行交通系统,推进城市公交调度中心、换乘枢纽,以及公交和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市交通运输局牵头
  ——提升供热供气供水能力。实施新区集中供热,实现新区集中供热管网全覆盖,支持华能铜川照金电厂向耀州城区集中供热,北市区积极推进燃气区域供热工程。(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改造南北市区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提升城市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完成南北市区两个污水厂提标改造和污泥处置项目建设。(市城市管理局牵头
  建设沮河、漆水河市区段人工湖、蓄水坝、生态水面等。(市环保局牵头
  ——增强公共服务功能。建设新区朝阳公园、锦绣公园和城市绿廊,大力拓展城市公共绿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达到60%以上。力争“十三五”末南市区主干道和全市重要景观节点架空线路全部入廊敷设。(市城市管理局牵头
  ——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建设水泥质检和电动汽车车桥两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争取建设铝产品检测和耀州瓷检测两个省级检测中心,创建1个省级知名品牌示范区,争创省级名牌产品20个,市级优质品牌产品30个。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市质监局牵头
  5. 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加强市政设施维护改造。实施市区道路“白加黑”柔化改造,改造率达到80%以上;人行道设施完好率达90%;高标准打造夜间城市亮化景观,实现城市景观亮化全覆盖。(市城市管理局牵头
  ——加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新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公厕、环卫工人休息场所等配套设施,城市建成区主要车行道机扫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市四创办牵头
  ——加快生态园林建设。重点实施以牡丹园、朝阳公园、城市运动公园、大唐养生园、神德寺遗址公园、姜女祠公园建设和改造提升为主的公园绿化建设。实施以九州东道、华原西道、华夏南道、城市环线为主的城市道路绿化建设。实施以锦绣新城、各新建小区单位为主的庭院绿化,以长虹南路绿廊工程为主的步道绿化。到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65%以上。(市城市管理局牵头
  ——强化城市综合治理。完成“数字城管”系统二期工程,推进“数字城管”标准化建设。坚持徒步街巷现场城市管理制度,全面推行城市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市城市管理局牵头
  6. 全力打造智慧铜川
  ——提升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先进的地下管网、交通、电力、供水、供气等行业监测、控制和管理系统。(市城市管理局牵头
  ——培育“互联网+”新引擎。建设4G服务平台,提升移动互联网及家庭互联网普及率。到2020年,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城市热点WIFI全覆盖,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到90%以上,宽带覆盖率达到98%以上。(市委网信办牵头
  (六)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转型发展新动力
  1. 挖掘科技新潜能
  ——以科技创新增强接续产业发展后劲。研发、制造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装备,提升装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中医药领域的科技创新。(市科技局牵头
  ——以成果转化推动新型产业发展。建立全市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设立成果转化奖励基金。加强与陕西科技大学陶瓷研究所等合作,推动陶瓷材料高端化、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年均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到0.5亿元。(市科技局牵头
  ——以科技推广促进农业现代化。支持农业科技园区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实施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建立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建省级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市,建设养殖、种植农业科技示范企业10家。(市科技局牵头
  2. 科技引领企业技术创新
  ——鼓励大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围绕重点产业,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研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到2020年,创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5个,企业研发中心10个,攻克20项共性技术“瓶颈”。(市科技局牵头
  ——壮大民营科技企业群。支持民营科技企业聘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的优秀技术人才作为首席工程师,引导企业应用先进技术与装备,实现产业化发展。支持企业申请中省科技项目。推进科技金融融合,扶持民营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市科技局牵头
  ——建立创新型企业孵化器。重点抓好全市各工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创建及运行。支持小微型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孵化一批软件设计、特色产品开发等高附加值中小型创新型企业。(市科技局、市人社局牵头
  ——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打造中医药“产学研”一体化铜川模式。(市卫计局牵头
  加强与景德镇陶瓷学院和陕西科技大学陶瓷研究所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现代陶瓷工业生产区和专业化陶瓷生产基地。(市工信局牵头
  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苹果试验示范站,推动苹果产业科学发展。(市果业局牵头
  3.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推进科技资源统筹。组建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中心铜川分中心。建设铜川科技馆,积极培育发展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无形资产评估、知识产权服务等科技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到2020年,全市科技服务机构达到10个。(市科技局牵头
  4. 搭建“四众”新平台
  ——全面推进众创,释放创业创新能量。在陈炉陶瓷工业园建立陶瓷创业中心,鼓励民间手工艺者通过制作陶瓷工艺品进行创业。在新区建设大型互联网后台基地,吸引大型互联网企业到基地设立后台,建立互联网产业园(公寓),聚集小微互联网企业。在王益区建设电子商务运营中心,鼓励企业和创业者发展电子商务。在坡头工业园区建设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创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各区县建成1-2个创业孵化基地。(市人社局牵头
  ——积极推广众包,激发创业创新活力。鼓励相关企业将原有部分业务进行外包分包,开拓集智创新、便捷创业、灵活就业的新途径。加大对人人快递、途家网、YY教育、滴滴出行等众包平台的引进和支持力度,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蓬勃发展。(市人社局牵头
  ——立体实施众扶,集聚创业创新合力。搭建铜川市众扶平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市人社局牵头
  ——稳健发展众筹,拓展创业创新融资。建立铜川市众筹平台,引领企业和创业者开展实物众筹和股权众筹,拓展创业创新投融资新渠道。(市金融办牵头
  5. 释放“四众”活力促发展
  ——支持“四众”平台多向延伸。建立创业基地、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网络众创平台等实体和虚拟众创空间,扩展就业渠道。(市人社局牵头
  6. 坚持供给需求协同发力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重组,妥善处置“僵尸企业”,通过严格环保、能耗、技术标准,加大煤炭、水泥等过剩产能化解力度,帮助企业降成本。(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局牵头
  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市财政局牵头
  适当降低企业住房公积金缴付比例。(市公积金中心牵头
  降低社会保险费用。(市人社局牵头
  积极化解房地产等库存。(市住建局牵头
  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鼓励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举家落户。(市公安局牵头
  ——形成新的供给方式。发展精致生产,提升工业品质量,增加文化旅游、健康休闲等服务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产品绿色健康,加大高品质消费供给。(市商务局牵头
  发展壮大中小微企业,大力发展双创经济,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市工信局牵头
  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领域。(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培育健康养老、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等新兴消费业态。发挥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引导优势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产能合作,提高经济外向度。(市商务局牵头
  (七)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
  1. 构建中等城市空间格局
  积极落实“南拓西展,北疏中控”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加快构筑“一带贯南北,两心缀七区”的城市空间格局。坚持城市、区县、建制镇、中心村四位一体统筹发展,构建全市“市—区县—镇—中心村”的四级城镇体系。(市规划局牵头
  2. 加强小城镇建设
  ——强化城镇产业支撑。
  打造董家河、黄堡、彭镇工业强镇。(市工信局牵头
  打造照金、陈炉旅游名镇和孙塬历史文化型城镇。(市文物旅游局、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打造庙湾、金锁、广阳镇工矿型小城镇和红土商贸型城镇。(市商务局牵头
  ——推广应用“照金模式”。推广“景镇一体、产镇融合”的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将耀州城区建设与药王休闲养生产业发展、太安镇与玉华宫景区开发、陈炉古镇与陶瓷产业发展、王石凹镇与工业遗产旅游相结合,在建筑风格、城镇色调、功能区布局上突出休闲养生、红色旅游、陶瓷文化、煤炭文化等理念,加大开发力度,有效衔接产业布局与城镇布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3.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加强规划引领。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合理布局,凸显铜川多元文化特色。到2020年,建成10个最美乡村(示范片区)、50个示范村、100个精品村、200个达标村,全面完成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和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市农业局牵头
  ——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县乡公路240公里、通村公路193公里。(市交通运输局牵头
  基本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提高到85%。(市水务局牵头
  高标准基本农田占比达到60%以上,建成30个新型农村社区。(市农业局牵头
  4.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放宽人口的城乡自由流动政策,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完善居住证制度体系,对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允许在居住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市公安局牵头
  ——提高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保障范畴。(市人社局、市教育局牵头
  完善城镇住房保障准入条件,推进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市住建局牵头
  (八)增强协调联动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1. 强化空间管控
  ——重点开发区。加快建设“北市区—黄堡—董家河—耀州—新区—坡头”核心开发区。(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限制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大力实施水源地保护、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扩大林地面积,加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管控,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市水务局、市林业局牵头
  宜君县要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以文化旅游、生态休闲和特色农业为主的大健康产业,打造中国知名生态养生避暑山城。(宜君县政府牵头
  耀州区照金镇、庙湾镇、瑶曲镇要全力围绕红色文化旅游名镇、照金香山景区和城市水源保护区,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耀州区政府牵头
  2. 推动区县联动发展
  ——突出新区引领地位。实施新区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加快基础设施系统化提升,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在新区建设地下综合管线廊道,积极申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积极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动美佳华商业广场项目建设,引进知名星级酒店入驻,完善商贸服务业体系。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市新区管委会牵头
  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及一批广场、博物馆。(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推动新耀协同创新发展。支持耀州古城建设,积极发展特色街区。加快建设锦阳新城,完善配套设施。加强新区与耀州区在中医健康产业、物流产业、先进制造业上的功能互补互促。加快董家河、坡头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园区建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加快南北市区联动融合发展。建设连接南市区—北市区的城市慢行绿道系统。加快商贸、文化、旅游、电商等产业发展。实施石川河水系铜川城市段生态环境景观治理工程,打造漆沮两河“一河两岸”休闲景观带。(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促进宜君绿色持续发展。加快道路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新建宜君县城210国道过境公路,改造升级白水雁门山至宜君城关镇、五里镇榆舍至棋盘等公路。培育壮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医药制造业,加快发展风电、油页岩、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业。建设以中医药、食品加工和科技型产业为核心的彭镇创新型工业园区。(宜君县政府牵头
  (九)坚持精准施策提前打赢脱贫攻坚战
  1. 大力发展产业脱贫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持续推进鲜干果经济林建设,促进果业提质增效、转型发展,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激励贫困户抱团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产品品牌推介营销支持力度,积极实施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项目;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培育职业经理人,鼓励到贫困地区帮助发展产业;科学合理有序开发贫困地区水电、煤炭、油气等资源,赋予土地被占用的村集体股权,让贫困人口分享收益。(市扶贫局牵头
  引导企业在贫困地区建立劳务培训基地,开展订单定向培训,加大贫困地区劳务输出培训力度;建立和完善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扶持力度,组织实施农民创业示范工程。(市人社局牵头
  2. 推进易地搬迁脱贫
  因地制宜实施“三居”工程,改善贫困群众居住条件。对自然环境和农业条件较好的地区实施“暖居”工程,原地改造重建;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区实施“新居”工程,整体搬迁;对地质灾害区和沉陷区实施“安居”工程,避灾避险搬迁。创新移民搬迁模式,建立筹融资平台,承接中省政策性金融资本金;成立铜川市移民搬迁公司,市场化运作,高效整合配置搬迁资源。抓好安置点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配套。2016年全面解决特困户住房问题,2018年基本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市扶贫局牵头
  3. 完善生态补偿脱贫
  围绕渭河流域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实施好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流域环境保护工作;用好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列出一定比例用于脱贫攻坚;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生态保护人员;将全市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纳入退耕还林范围,积极申报调整基本农田保有指标;开展贫困地区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健全公益林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市扶贫局牵头
  利用贫困地区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旅游。(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4. 着力加强教育脱贫
  加强贫困人口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市人社局牵头
  加大对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补助力度,免除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学杂费。教育经费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三支一扶”(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从教计划、特岗计划、国培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建立市级统筹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全面落实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实行城市优质学校同贫困地区学校结对等帮扶措施。(市教育局牵头
  5. 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
  加大贫困人口保障力度,引导农村贫困人口积极参保续保城乡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的“两线合一”。(市人社局牵头
  积极开展医疗救助扶贫,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出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建立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县级医院对口帮扶。(市卫计局牵头
  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将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作为重点救助对象。(市残联牵头
  (十)注重民生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1.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到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年免费教育,教育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所有区县实现“双高双普”,85%以上的乡镇建成省级教育强乡镇,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建成教育强市。(市教育局牵头
  ——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继续实施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建设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继续实施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前一年在园幼儿补助生活费。到2020年,全市公办幼儿园占比达到70%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8%以上。(市教育局牵头
  ——提升义务教育水平。实施中小学校“全面改薄”规划,到2020年完成全市120所学校“全面改薄”规划工程,解决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教师住房问题,实现教师周转房全覆盖。支持印台中学标准化建设,使全市学校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加强中小学校、青少年宫建设,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步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到2020年,义务教育区域发展实现基本均衡,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市教育局牵头
  ——打造优质高中教育。整合高中教育资源,普及高中教育,推动高中特色办学。加强高中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加强与名牌学校的合作办学。到2020年,高中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98%以上。(市教育局牵头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组建铜川职业教育集团,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铜川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建设项目,努力建成省级示范高职院校。支持全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建成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到2020年,创建2个中等职业教育精品专业。(市教育局牵头
  2.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统筹均衡医疗资源配置。建成投运市人民医院新区医院二期工程、市中医医院新区项目。(市卫计局牵头
  加快建设孙思邈学院、孙思邈纪念馆、孙思邈中医医院。(市教育局、市文物旅游局、市卫计局分别牵头
  加强艾滋病防控和慢性病、职业病、精神病防治及健康教育工作。到2020年,全市综合医院达到32所,中医医院7所,专科医院11所,妇幼保健机构5所,其中三级医院4所,二级医院16所,每千人口执业医师数达到2.5人,每千人口床位数达到6张。(市卫计局牵头
  ——持续推进区域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完善连通市、县(区)、乡、村四级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建设,贯通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计划生育、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数据平台,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全员人口信息”三大基础数据库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市卫计局牵头)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运行机制、补偿机制、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和监管评价机制。科学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大力推行医疗联合体和县镇医疗服务、镇村卫生管理一体化,加大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力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市卫计局牵头
  ——全面推进体育事业发展。建设体育基地、标准足球场等公共体育场馆,增加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体育器材配备,到2020年,实现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健全体育设施免费开放长效机制。继续办好老年运动会、农民运动会、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以及社区运动会和乡镇运动会。到2020年,力争新增体育社团5个。(市体育局牵头)
  3. 推动人口均衡发展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推进人口发展信息化建设,整合统计、公安、计生、民政等人口信息,建设全市互联互通的人口信息平台。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优待政策,提高计生特殊家庭保障水平,深化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整合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加强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控。(市卫计局牵头
  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完成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重视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群体就业,促进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高效衔接。统筹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到2020年,城镇新增就业4万人以上。(市人社局牵头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长效机制。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及时发布工资指导线,适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9%、10%,收入比控制在2.67︰1以内。(市人社局、市农业局牵头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社会保障领域综合改革,完善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统筹发展。(市人社局牵头
  推进棚户区改造,改善住房条件,有效解决住房需求。(市住建局牵头
  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健全扶残助残服务体系。(市残联牵头
  完善社会救济体系。到2020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牵头
  (十一)提升软实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四个铜川”建设,贯穿于市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大力弘扬照金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传承红色基因。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和勤俭节约教育,深入开展“弘扬传统美德、践行当代价值观”主题活动,培育全市人民的爱国情怀、敬业精神、诚信意识、友善品格。(市委宣传部牵头
  ——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志愿服务、公益慈善、中华经典诵读等活动,开展道德模范、“铜川好人”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形成良好社会风尚。(市委宣传部牵头
  ——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依托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与发展研讨会、陶瓷文化旅游节等平台,加强国内外文化技术交流。(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鼓励文化、广播影视单位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营销机构,推动铜川文学作品、优秀图书、影视剧目“走出去”。(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深化国防宣传教育。扎实开展“双拥在基层”和新一轮省级双拥模范城(区县)创建活动。(市民政局牵头
  2.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引导。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网络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和舆论能力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壮大网上主流舆论,净化网络环境。(市委网信办牵头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完善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文化设施网络。加快文化体育基地、工人文化宫、妇女儿童中心、青少年宫等群众活动阵地建设,完善群众文化、公共图书馆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20年,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达标率89%以上。在街道(乡镇)、社区(村)等场所设立图书流通和数字资源阅览区,完成市、区(县)级城市数字影院建设和改造,实现广播电视观众参与、演播互动和高清数字编辑网络化。推动农村广电网络建设,缩小城乡数字化鸿沟。(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丰富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全民科普和群众性文化等活动,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范围,大力提升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推动经营性文化体育设施、旅游景区等免费或低费向社会开放。优先为生态功能区、连片扶贫区、移民搬迁区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城乡基层开展流动服务和数字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推动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办好铜川广播电视台、铜川日报、铜川传媒网和智慧铜川手机台。启动实施全国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积极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单位组建理事会。(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继续开展耀州窑传统手工技艺、药王山古庙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文化遗产申报。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区(县)两级规划建设博物馆,建成铜川博物馆。推进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建立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加大文物本体保护力度,加快玉华宫遗址保护、照金革命旧址保护、耀州窑大遗址保护、新区延昌寺保护。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检查,加大文物犯罪打击力度。(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3.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加快印刷、广告、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支持文化经济、动漫影视、文化创意等新兴文化业态发展。建立文化企业信贷审批绿色通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扶持文化精品创作。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创作影视剧、小说、动漫、广播剧、歌曲和书画等文化精品。继续抓好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广播影视精品等工程。(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推进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推进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实施“互联网+”媒体计划,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强化文化与金融融合,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文化产业。深化文化与体育融合,推进体育旅游、体育传媒、体育广告等相关业态发展。(市文化广电局牵头
  (十二)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美丽家园
  1.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开展省级示范乡镇和生态示范村建设。构筑“三大板块”生态屏障,重点建设“两区一廊、三河多带一圈”的林业生态体系。(市环保局牵头
  ——开展生态恢复治理。采取覆土整地、修田筑坎、专业队造林等措施,对露天采矿区和煤炭沉陷区实施植被恢复,力争到2020年,完成矿山生态修复2.5万亩,道路绿化180亩。(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和绿化铜川六大工程,植树造林42万亩。(市林业局牵头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依法打击破坏林木、林地违法犯罪活动。推进湿地恢复和保护工作,实施好朱鹮、杜松等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建成赵氏河、福地湖等国家湿地公园。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8.5%,湿地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类和分布得到有效维护和发展。(市林业局牵头
  ——大力推动水土保持。加强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流域直观山坡绿化,依托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建设工程、中央预算内财政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七大类水保重点项目,加大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总面积达到220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提高到65%。(市水务局牵头
  ——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国土空间生态管治制度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探索实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报表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及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推进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先行先试。完善资源总量管理,全面落实节约制度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市环保局牵头
  2.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
  ——优化大气环境质量。健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长效机制,持续开展“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专项行动,有序推进现有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加强火电、水泥等行业精细化管理,大力实施“煤改气”“油改气”等工程。加强对石化、包装印刷、机械加工等重点行业VOCs的综合整治,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全面控制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重点控制以PM2.5、PM10为代表的颗粒物污染,实施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市环保局牵头
  ——改善水环境质量。健全覆盖流域及市、区(县)两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到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6亿立方米。完成区县级水源保护区划定,开展农村水源保护区域保护范围划定工作,开展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开展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水污染综合治理,建设城市景观带,岔口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功能区划Ⅳ类水质标准。提高生活污水收集率,加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实现工业污染全过程控制,加强工业企业废水深度处理,大力推广发展再生水,积极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市环保局牵头
  ——开展土壤环境保护。开展土壤环境污染调查工作,建立健全土壤环境数据库,完成土壤分级区划,建立严格的耕地和饮用水源地土壤环境保护制度。(市环保局牵头
  ——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建立覆盖所有资源环境要素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实施源头防控,加强重点区域领域综合管控,强化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实现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单位环境风险排查、预警、应急及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推行环境损害赔偿,推进污染损害鉴定评估,探索通过财政、金融、税费等手段,促进环境损害赔偿责任承担方式多元化转变。提升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率,严控危险废物源头管理,加强危险废物监管体系建设。(市环保局牵头
  3. 推进生态文明融入转型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进一步完善“煤—电—铝—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加快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提高产业关联度和循环化程度。通过打造养殖基地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四位一体”循环产业链和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链,培育完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扶持周陵、黄堡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清洁化和产品无害化。(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推动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衔接,在印台区、耀州区、宜君县设立3个分拣加工中心,全市设置200个固定回收点,投放300辆环保型流动回收车,形成完善的覆盖城乡的回收体系。(市环保局牵头
  ——推动节能减排。加快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全面推进节能减排试点工作,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发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降低综合能耗。(市财政局牵头
  完成大气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实施区域性、行业性差别化总量控制,建立健全污染物总量刷卡排污,全面深化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推动治污减排工程、技术、管理、政策的组合运用,实行全过程治污减排。抓好工业行业综合治理,加大火电、燃煤锅炉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工业固体废物源头管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因地制宜开展农村污水和垃圾处理,重视农业源污染防治,开展交通源污染防治。(市环保局牵头
  (十三)加快改革步伐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1.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做好中省下放审批事项的承接落实,强化取消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每年向社会公布《市级政府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汇总目录》。(市编办牵头
  推进政事、政企分开,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市财政局牵头
  ——全面推进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登记条件。简化和完善企业注销流程,对个体工商户和未开业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逐步整合、优化具有消费者权益保护、经济领域违法行为查处职能行政部门的投诉举报平台,建立社会征信平台,健全企业诚信“红黑榜”评定、公布与发布制度,完善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市工商局牵头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有条件的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探索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完善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制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和去行政化,逐步取消学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市编办牵头
  2.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市属企业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建立符合铜川实际的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优势资源整合、兼并和重组,稳妥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准确界定市属国有企业功能,实施分类监管,健全完善分类考核指标、考核办法、考核机制和考核体系。继续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加大对国企转型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市国资委牵头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实施规范公开的预决算制度,全面公开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实行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和项目库管理,建立基本财力保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化解政府存量债务。推进财税一体化管理,实现财税信息互通共享。扎实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认真落实成长型、科技型、外向型小微企业财税支持政策。推进房地产税收征管一体化改革。抓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和有关政策落实。(市财政局牵头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鼓励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国有资本以多种方式入股非国有企业。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领域,加大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民间资本参与力度。严厉惩处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非公有制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5%。(市工信局牵头
  ——推进价格机制改革。放开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进一步缩减政府定价范围和品种。加快推进水、电力、天然气、医疗等领域价格改革,全面实行居民用水、用电、用气阶梯价格制度。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完善排污权交易价格体系,运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主动治污减排。(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创新投融资机制。以市政设施、交通水利、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领域为重点,大力发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全面推行网上并联审批核准制度,精简投资项目前置审批事项。实行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管理,规范与项目审批相关的审查、评价、评估等中介服务。充分利用债券投资和资产支持计划等融资工具,引导社保和保险基金进入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3. 完善现代产权制度
  ——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加强不动产登记制度建设,实现登记机构、登记簿册、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积极落实物权法规定,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全面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到2017年,建立运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不动产审批、交易和登记信息实时互通共享以及依法查询,形成不动产统一登记体系。(市国土资源局牵头
  4.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区县、乡镇街办和社区村四级基础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综治信息平台;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完善四级网络、“三调联动”、“五个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市委政法委牵头
  ——全面深化平安铜川建设。扎实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系列平安创建活动,基层平安创建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实施平安建设提升工程和示范工程,打造一批智能化平安示范社区(小区),全市所有乡镇街办全部创建为市级平安示范乡镇街办,力争1个区县夺取全国平安建设最高荣誉“长安杯”,1个区县创建成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区县。(市委政法委牵头
  ——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联合执法、事故查处与责任追究机制;健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推进煤矿开采、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企业的安全标准化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市安监局牵头
  健全完善食品安全各级政府总负责机制,落实食品药品企业主体责任,着力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牵头
  着力加强寄递新型物态业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检验投入,全面实现寄递100%实名登记、100%收寄验视、100%X光机安检。(市邮政管理局牵头
  ——着力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社会面治安防控网、重点行业治安防控网、实有人口服务管控网、城乡社区和单位内部治安防控网、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网、网络信息防控网。(市公安局牵头
  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调解工作,把信访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和信访行为。(市信访局牵头
  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市公安局、市委网信办牵头
  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社会问题。(市公安局牵头
  5. 加快建设法治铜川
  ——强化全民法治观念。加强普法讲师团和志愿者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各行业、多形式的普法活动。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实现区县法治文化教育基地、社区(村)法治文化广场全覆盖。(市司法局牵头
  ——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完善地方立法体制,充实立法力量,编制立法规划,推进科学民主依法立法。(市司法局牵头
  ——推进司法公正。深入推进司法行政改革,构建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阳光司法机制。(市司法局牵头
  ——完善基层法治建设。改造升级区县公安部门办公场所和设备,加快推进基层综合法治服务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的硬实力。(市公安局牵头
  壮大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到2020年,律师人数达到100人左右,万人拥有律师数达到1.2人。(市司法局牵头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等各项制度,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强化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加大部门预算执行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市监察局牵头
  (十四)提升开放水平拓展发展新领域
  1. 打造丝路新名片
  依托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和海峡两岸孙思邈中医药合作发展研讨会平台,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努力把铜川打造成为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播地,争创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市卫计局牵头
  2. 提高经济外向度
  紧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联合开发旅游线路,努力把铜川打造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市文物旅游局牵头
  紧抓“京企进陕”“国企进铜”的机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与京津冀、东南沿海城市加强优势互补,提升经济外向度和文化包容度。(市商务局牵头
  3. 加快西铜一体化
  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建设西铜城际铁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以南市区为重点,承接西安产业外溢和功能转移,支持我市中医药、陶瓷企业开拓西安市场,实现产业互促。推进我市中医养生、现代陶瓷、生态旅游及避暑休闲文化融入大西安旅游圈,实现文化互融。(市发展改革委牵头
  ——实施精准招商。瞄准大企业、大集团,招大引强,提高招商项目的精准度、履约率和成功率,做足产业优势,补齐产业短板。突出发挥好第三方机构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积极采取委托中介招商、以商招商、会展招商、叩门招商等多种形式,凝聚招商引资的巨大合力。(市招商局牵头
  4.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
  ——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制定并实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牵头
  ——完善人才引培机制。建立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训机构,加强内部人才培养。坚持招才引智,制定全方位、多渠道的人才引进政策。(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牵头


网络编辑:机要科
信息审核:机要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