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TCXXGK-2009-000624 主题分类: 
发文机构:  发文文号: 
发文日期:  1900-01-01 发布日期:  2009-06-15 14:31
公文时效:  发布机构:  铜川经济社会研究
2009年王益区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来源:铜川经济社会研究 发布时间:2009-06-15 14:3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2008年取得的成绩:
  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0.2亿元,增长16.4%;地方财政收入6518万元,增长30.2%。
  1、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千方百计吸引和扩大投资。重新修订完善了《王益区招商引资奖励(暂行)办法》,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加大项目包装力度,通过会展招商、上门招商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项目推介,吸引驻区客商二次投资,尽最大努力筹措资金多上项目、上大项目。全年共签订合同项目34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项目6个,涉及资金10.8亿元,到位资金3.6亿元,已建成鑫源纺织一期、同顺铝箔等项目22个。声威第二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天博日产3万平方米墙地砖第一条生产线、年产30万立方米商品混凝土等9个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亿元,增长59.1%。抢抓国家投资政策向西部倾斜、向民生倾斜、向资源型城市倾斜等机遇,加大跑部进厅力度。共争取采煤沉陷区治理、易地移民搬迁、户用沼气池建设等政策性投资项目56个,涉及资金1.04亿元,到位资金7970万元。特别是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出台后,区财政又安排300万元项目准备金,共编制上报计划项目7大类95项,完成可研报告40份,其中区人民医院改扩建等8个项目已初步确定为省上上报国家计划项目,涉及资金2.8亿元,已落实中省新增投资800万元。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被评为全市一等奖,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奖励。
  2、加强园区建设,工业经济增长迅速。以构建“一轴两廊四园区”产业发展格局为目标,围绕发展壮大现代建材、纺织服装、装备制造三大支柱产业,扎实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编制完成了《声威水泥工业园区建设规划》和《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建设规划》,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抓好现有项目建设,积极引进新项目落户园区,奠定了园区集约化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加强了工业经济运行分析和管理,定期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主动深入企业,帮助解决生产和扩能改造中遇到的难题,保持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20.3亿元,增长24.1%。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全年生产水泥熟料180万吨,水泥200万吨,服装120万件,纺纱2200吨。全区建材业实现产值5.4亿元,增长17%;纺织服装业产值达到8000万元,增长139%。
  3、大力发展三产和非公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依托区位优势,优化服务环境,不断扩张第三产业。引进了肯德基、苏宁电器等知名品牌企业进驻该区投资创业,先后建成了肯德基正大餐饮店、苏宁电器3C店、嘉年华洗浴中心等一批三产项目,使该区三产服务档次和水平得到明显提升。铜川宾馆、铜川饭店改造等项目已建成投入运营,龙城国际大厦主体工程已完工,红旗商业密集圈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该区作为北市区现代服务和商贸物流中心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9亿元,增长24.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了57.2%。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协调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注重培育先进典型,有2户企业被列入全省中小企业成长工程,6户企业受到省、市表彰,该区被评为全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区。全年新发展个体工商户924户,私营企业71户,其中500万元以上企业5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9.95亿元。
  4、加快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积极发展果牧菜主导产业。全年投入500万元用于产业的引导和扶持,新栽鲜干果6316亩,水果总产量实现2.7万吨,产值达到4000万元;充分发挥名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引进知名养殖企业,大力实施规模化养殖,正大多种养殖成功落户该区,禾田、鑫安、正和、远大等一批养殖场相继建成,全区生猪规模饲养量达到1.8万头、鸡饲养量30万只、肉牛饲养量3680头。蔬菜种植面积和质量有了新的提高,菜田面积达5115亩。不断加大“一村一品”建设力度,规范发展农家乐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全年粮食总产量1.07万吨,连续5年实现丰产丰收,全区农业总产值完成9540万元,增长7.2%。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年先后投入 5500万元,实施了新农村重点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工程建设,新建维修改造住宅12万平方米,完成易地移民搬迁750人,建成赵家塬、黑池塬、罗寨安全饮水工程3处,解决了4000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沼气国债建设通过了市级验收,修建川瑶路、五军路、黄环路北半环等县乡道路41公里、通村公路15公里,提前实现了全区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
  5、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加强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集中开展了210国道沿线水泥企业粉尘污染治理,关闭了鑫盛铁业公司等一批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积极推广运用节能新技术。实施了声威纯低温余热发电和天博节能煤改气项目,推广使用水煤浆锅炉3台、高效节能灯1.1万只。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分别削减到2154吨和1986吨,超额完成了减排目标,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33天,比上年增加37天。狠抓地质灾害治理,多方筹集资金,对居住在桃园矿一食堂后山及南沟崩塌地质灾害点的300多户居民实施了整体搬迁。继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施了王家河497公顷土地整理和水源地上游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完成了川口二道桥废弃矿山立体绿化工作,全年植树造林3650亩,直观山坡造林500亩。
  6、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创卫目标顺利实现。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为抓手,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环卫装备,努力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累计投入资金5200余万元,先后整修支巷道路17条,扩建市场8个,改建公厕155座,购置各类环卫车7辆,实现了城市垃圾密闭化收集、压缩运输。加大综合执法力度。成立了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执法队,对出店、占道经营、乱摆摊点等脏乱差进行了全面整治。广泛发动群众美化环境。组织开展了20余次全民集中净化美化活动,全区市容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煤烟型大气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爱国卫生工作得到加强,群众文明卫生习惯初步养成,该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已同全市一并通过考核验收。
  7、大力实施民生八大工程,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全年投入民生工程资金1.4亿元,编制并实施了民生八大工程规划,33个民生工程建设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了矿务局四中、育才小学、王家河中心小学等25所学校的校舍建设及维修加固工程,全面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双高普九”任务基本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顺利推进,大病医疗救助稳步实施。区中心敬老院主体工程已完工。建成了青年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新兴、育才、翠溪等11个社区服务站。完成了1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任务,3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和20个村级卫生室建设顺利完成,社区卫生服务日益完善,覆盖率达到100%。黄堡综合文化站、11个村体育活动场地和18个村广播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继续维持了低生育水平。全区1216户住房困难家庭获得了住房保障,3.3万名群众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筹资500多万元解决了区属困难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退休职工医保、招工集资款和环卫工人拖欠工资、乡镇办社务人员养老保险等历史遗留问题,提高了社区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大力实施就业援助,建成了黄堡供销社再就业市场和王益区再就业小吃一条街,全年劳务输出8002人,新增城镇就业35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6%。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兑现大中型农机具购置、退耕还林、良种统繁统供、粮食直补等补贴426万元。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集体土地房屋确权发证试点工作,为110户农民办理了房产证。2008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34元,增长2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03元,增长35.2%,是近年来增量最大、增幅最快的一年,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
  8、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积极实施“五五”普法,完成了2个司法所标准化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建成了区政府门户网站。加快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完成了红旗、桃园2个派出所工程建设。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强化治安巡逻,社区和农村警务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夯实信访工作基础,投入230余万元用于信访稳定工作,改善了信访办公条件,提高了信访处置能力。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力解决信访突出问题,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334件次,立案查处省市信访问题20件,到期结案率100%,完成了“一控制,两下降”任务,实现了奥运会期间赴省进京零上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强化安全责任,不断完善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开展了应急救援演练,及时处置了安全突发事件,确保了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
  全力以赴防震减灾。年初低温冰雪和“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区干部群众迅速开展防震减灾,及时查明灾情,对全区72处地质灾害点和受损房屋进行严密监测,先后搬迁撤离危险区居民61户200余人,下拨各类救灾救济款212万元,救济粮22万斤,确保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全区募集捐款达100余万元,献上了王益人民的一份爱心。积极开展了与灾区结对共建活动,为灾区援助30万元,全面完成了援建任务。
  2009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中央扩大内需政策机遇,大力实施“三产兴区、工业强区、项目带动”三大战略,集中精力抓好兴区富民的六项强基工程,加快打造“一轴两廊四园区”产业格局,全力实施好八大民生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35.1亿元;农业总产值增长6 %,达到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8.1%,达到2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达到756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8%,达到18.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达到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5%,达到4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6.3%,达到12800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


网络编辑:倪英婕
信息审核: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