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6年2月17日在铜川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
来源: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16-02-24 15:01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将铜川市201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书面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5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114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5%,较上年增收10494万元,同口径增长13.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021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6.4%,较上年下降4.4%;非税收入完成100923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3%,较上年增长50.3%。全市财政支出完成898639万元,较上年增支68587万元,较上年增长8.3%(详见附表2)。
   2015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5516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4.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6729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94%,较上年增长1.5%;非税收入完成38787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10.4%,较上年增长40.9%。市本级财政支出完成308816万元,较上年增长2.9%(详见附表4)。
  (二)2015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基金收入完成59021万元,较上年增长1.8%,全市基金支出80097万元,较上年增长37.7%。
   2015年市本级基金收入完成53201万元,较上年下降4.7%,市本级基金支出26589万元,较上年增长7.7%。
  (三)2015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
   2015年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6568万元,较年初预算增收68万元,完成预算的101%,其中:利润收入176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639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6543万元,其中:城乡社区122万元,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740万元,商业服务业等事务31万元,其他支出5650万元。
  (四)2015年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93274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9269万元,完成预算的111%。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95773万元,较年初预算增加14916万元,完成预算的118%。2015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93274万元,加上上年结余收入8530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178580万元,减去当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95773万元,累计结余82807万元。
  (五)2015年财政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十二五”工作回顾
   1.财政收入任务顺利完成。2015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全市重点支柱行业普遍受困、经营困难。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财税部门始终把组织收入作为中心工作,分解落实收入任务,强化包抓区县、部门责任制和财税库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进行督查通报,及时研究解决收入征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共同努力,全年收入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同时,争取中省补助资金63.79亿元,较上年增加7.87亿元,增长14.1%,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
   2.调整支出结构保重点成效显著。在支出管理上,坚持有保有压,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财政支出结构更加合理。2015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加快支出进度作为稳增长、保民生的重要抓手,加快预算下达和资金拨付,加大盘活整合力度,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农林水、城乡社区等重点支出均保持了较快增长。同时,严控“三公”经费支出。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压缩规范一般行政性支出,全年“三公”经费支出较上年下降28.7%,其中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1898万元,较上年减少1090万元,下降36.5%。
   3.支持转型发展措施有力。一是支持“三区”建设和工业稳增长。全年拨付1.5亿元用于新区、工业园区、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拨付3000万元用于工业稳增长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激励企业提质增效。二是全面落实中小微企业减负政策。为符合政策企业兑现退税6300万元,全面推进“营改增”改革,通过暂免征收小微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和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为企业减负4906万元。三是有序推进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圆满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各项目标任务,在财政部对2014年度示范城市绩效考核中,我市以总分第一的好成绩取得优秀格次。在公共服务领域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模式),耀州区美丽乡村气化工程等3个项目和省道309线川陈路等2个项目分别入选财政部及省级PPP示范项目。四是推进深度转型发展,将中省资源转型财力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转型发展和项目建设。五是加大宜居城市建设支持力度。拨付2.18亿元用于治污降霾工作,多方筹集资金支持 “四创”和“创文”工作,全市人居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4.保障改善民生落实到位。坚持民生优先,加大民生兜底政策向普惠、基本和弱势群体最大倾斜。全年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73.01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81.3%。一是教育民生政策均衡发展。全年全市教育支出18.1亿元,主要用于持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一体生均公用经费,不断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二是推动公共文化和旅游事业健康发展。拨付资金470万元用于全市42个文化场馆的免费开放。拨付资金200万元购买公共演出服务400场次。拨付专项资金6345万元支持文物保护工作、旅游宣传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各项政策。持续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拨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财政补助资金2.06亿元。拨付就业专项资金1.98亿元,对47个创业孵化基地项目进行补助。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新农合个人缴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学生、儿童及未成年人个人缴费标准,拨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市属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医保费4985万元。拨付新农合及城镇居民医保资金2.16亿元,受益群众62.37万人。五是加强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工作。拨付城乡低保及五保资金2.3亿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120万元,城乡临时救助资金1500万元,全力保障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六是支持安居工程和保障房建设。拨付2.63亿元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市直管公房维修改造,筹集6358万元用于保障房基础设施建设配套。
   5.财政服务“三农”亮点纷呈。全面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及时兑现各项惠农补贴资金,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加大扶贫力度力促农民增收。拨付2015年粮食综合补贴资金4573万元,补助面积68.25万亩。二是全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完成全市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拨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8770万元。拨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奖补资金800万元。三是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拨付3800万元支持水利设施建设,拨付2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拨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3299万元,实施“一事一议”特惠制项目46个。四是深化惠民补贴“一卡通”改革工作。通过“一卡通”发放财政惠民补贴资金18.7亿元,启动“一卡通”担保贷款试点,发放贷款771万元。在全省率先启动村级金融E终端服务,开通惠民补贴资金短信执行三方告知功能,为百姓提供便捷服务。
   6.财税体制改革破冰前行。一是全面推进部门预决算公开。市级和各区县所有预算单位全部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二是深化综合治税改革。印发了《铜川市综合治税工作实施意见》,全面推行财税收入综合服务大厅建设,实现全市范围涉税信息共享,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三是加大力度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年共清理盘活财政存量资金33.49亿元,占年初财政存量资金的90.3%,保障了全市重点项目和民生支出需要。四是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一步规范基本建设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后收支管理工作,保证基本建设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五是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将清理甄别的政府存量债务纳入预算管理,积极防范债务风险。六是配合做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及时兑现了公车改革补贴。七是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职能。完成评审项目123个,审定金额4.85亿元,审减金额1.61亿元,审减率25%,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八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首次采用“互联网+公车拍卖”的网络竞价拍卖方式,全年5批次公车拍卖成交447辆,成交价款1855.38万元,高出评估价813.06万元,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回顾“十二五”,我市财政改革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新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过去的五年是财政发展较快、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的五年。“十二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07.99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净增67.77亿元,年均递增10.9%。“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支出累计完成390.31亿元,较“十一五”期间净增248.32亿元,年均递增10.7%,保障了民生和各项重点支出,有力支持了铜川经济转型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福祉明显改善的五年。“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坚持民生投入两个80%,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五年来,全市投入民生领域资金达314.77亿元,民生保障实现了由原来的“保基本、广覆盖”逐步向“重统筹、多层次,建机制、顺体制,严管理、可持续”转变。“十二五”期间,农林水事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文化体育传媒支出、科学支出、节能环保支出、保障性住房支出、公共安全支出均实现了高速增长,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健康发展。
  过去的五年,是财政充分发挥职能、支持经济发展最有力的五年。围绕全市经济转型发展,多方筹集资金,扶持工业园区和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市财政累计投入4.99亿元支持景区建设和中药材产业发展,投入1.84亿元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五年来,累计落实贴息资金3406万元,扶持企业124户,通过财政政策引导撬动信贷资金为经济加快发展“输血降压”。大力开展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2013年成功跻身全国第二批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试点城市,2014年和2015年完成五大类62个典型示范项目投资51.7亿元,节能减排综合示范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赢得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
  过去的五年,是各项财政改革深入推进,财政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的五年。政府预算体系不断完善,将政府所有收入和支出纳入预算,预算的完整性和透明度明显提高。在市县两级全面推行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和所有预算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盘活存量资金成效显著,让“沉睡”的资金活起来,推动铜川转型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全面推行财税收入综合服务大厅改革,在增加财税收入、堵塞税费征收漏洞的同时,提升了财税服务水平。完善了市级工业园区、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财政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其培植财源、增收节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出台《铜川市政府债务资金管理办法》,政府债务管理步入正轨。全面实施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基层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作为样板在全省推广。推进惠民补贴“一卡通”兑付方式改革,实现了“职责更明确、资金更安全、服务更快捷、群众更满意”的改革目标。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日趋完善。加强资产管理,推进预算编制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有机结合。强化财政内部监督,形成了目标明确、权责分明、运行顺畅、执法有力的财政运行监督机制。开展会计基础规范化创建工作,会计信息质量明显提高。
   “十二五”期间,我市财政实力不断壮大,财政事业稳步发展,但预算执行中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组织收入工作日益艰难,非税收入占比高,结构不尽合理,可用财力较少;二是财源结构较为单一,新兴和接续财源尚未形成规模,支撑财力增长的骨干税源少;三是财政面临的刚性增支压力和缺口较大,财力难以满足。四是政府债务负担沉重,2015年全市政府性债务余额755277万元,政府债务率已经超过了省上规定的风险预警线,控制和化解政府债务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在“十三五”期间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
  二、财政“十三五”工作思路及目标任务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我市加快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攻坚期。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财政经济发展形势,是我们做好财政工作的前提。总体看,“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发展既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收入方面,我市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深入实施“一带一路”、脱贫攻坚、创新驱动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我市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省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政策的出台和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减轻了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困难,将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我市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在“十三五”期间陆续建成投产,必将带动财政增收。随着转型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固定资产投资依然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力度不断加大,现代建材、商贸流通、健康养生、文化旅游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我市经济连年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厚积薄发的势能加速释放,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基础。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国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长远看对我市转型发展有利,但短期内对我市煤炭、电力、铝业、水泥等支柱产业形成冲击。房地产和建筑业持续低迷,去库存压力凸显,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断弱化。接续产业尚在培育,一时难以发挥支撑作用。加之结构性减税力度进一步加大,财政收入增长还会遇到新的困难。
  在支出方面,财政支出并不会因为收入回落而降下来,特别是民生支出刚性很强,既要保障已经出台的民生政策,又要保证新增的民生资金需要,还要承担必要的改革成本。近年来,我市民生支出占到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都已经进入了基数,必须予以保障。从今年起,市级和各区县财政扶贫资金按照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列入预算,以后年度需保持20%以上的增幅;实施十三年免费教育,提高生均拨款水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支持重点区域绿化;推进养老金并轨,继续提高标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中涉及企业的关停并转和职工安置问题;支持就业创业、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新社会治理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财政资金来保障。“十三五”时期,财政支出压力巨大,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
  对此,我们将科学研判,坚定信心,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省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运用系统思维,统筹当前和长远,全力做好“十三五”财政工作。
   “十三五”时期全市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个扎实”的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倡议机遇,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优化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保障基本民生,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促开放,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市财政发展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12%左右,达到36亿元。财政支出年均增长6%左右,达到120亿元。二是现代财政制度基本建立。政府预算体系更加完善,预算完整性和透明度不断提高,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基本到位。三是财政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收支管理更加透明、规范,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更加健全,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十三五”时期,财政突出抓好四项重点工作:一是加强财源建设。按照产业优先、园区为重、企业为本、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转型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接续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基础财源稳固、主导财源支撑、接续财源跟进、新兴财源成长、群体财源发展,财政收入高质量增长的财源体系,着力在提高收入质量上下功夫。二是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既要巩固优势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又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扶持培育一批新兴产业,着力在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培育壮大上下功夫。三是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按照“守底线、保重点、补短板、可持续”的原则,完善民生政策,量力而行,着力在确保基本民生、增强民生政策可持续性上下功夫。四是稳步推进财税改革。合理划分市级与区县财政收入范围,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市级与区县事权和支出责任,着力在完善财政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三、2016年财政预算安排
   2016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原则:一是保个人。优先保障人员的工资、津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公务交通补贴、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等个人的基本支出。二是保运转。在严格控制“三公”经费的基础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正常运转。三是保民生。既执行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又落实好新出台的民生政策和项目。四是保重点。优先保障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重点项目。
  (一)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248500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2%,加上上级的各项补助及转移支付280646万元和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调入预算财力23000万元,减去部门经费上划1717万元后,全市总财力为550429万元,当年新增财力45844万元。
   2016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安排550429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9.1%。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82604万元,增长15.1%;国防支出1140万元,增长16.1%;公共安全支出36932万元,增长10.3%;教育支出123044万元,增长6.1%;科学支出3439万元,增长2.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785万元,增长4.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5886万元,增长3.1%;医疗卫生支出39158万元,增长21.4%;节能环保支出7173万元,增长29.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0704万元,增长1.3%;农林水事务支出53400万元,增长21.5%;交通支出10204万元,增长1.9%;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5767万元,增长128.7%;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836万元,增长58.8%;金融监管支出515万元,增长368.2%;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2757万元,增长20.5%;住房保障支出6379万元,下降36.9%;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798万元,增长5%;预备费支出7680万元,占支出比重的1.4%;债务还本支出7002万元,增长1.4%;其他支出13226万元,下降24.5%。
  (二)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草案
   2016年,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100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12%,加上中省补助收入41378万元、上下划收入212万元、资源转型转移支付资金32623万元、成品油改革转移支付5219万元、工商质监机构下划基数1313万元,清理盘活存量资金等措施调入23000万元,2016年市本级当年的总财力为205845万元,较上年预算增加10489万元。
   2016年市本级一般预算支出安排205845万元,较上年预算增长5.4%。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2202万元,增长27.6%;国防支出959万元,增长8.1%;公共安全支出17202万元,增长9.3%;教育支出18582万元,增长22.9%;科学支出1075万元,增长1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9794万元,下降25.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5947万元,下降4.7%;医疗卫生支出14108万元,增长27.6%;节能环保支出4992万元,增长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20338万元,下降4.1%;农林水事务支出17303万元,下降5.1%;交通支出7028万元,下降20.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12741万元,增长15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3282万元,增长74%;金融监管支出500万元,增长354.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663万元,下降4.2%;住房保障支出800万元,下降89.6%;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1162万元,下降6.1%;预备费支出4000万元,占当年预算支出的1.9%;债务还本支出5000万元,与上年持平;其他支出8167万元,增长6.2%。部分支出项目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实行零基预算改革,压缩了一次性支出项目。
  (三)全市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16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6110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55.8%,主要是按照中省规定,从2016年起,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幅相应下降(下同);全市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30465万元,较上年预算数下降16%。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25845万元,较上年执行数下降51.4%。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为25845万元,较上年预算数下降27.9%。
  (四)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草案
  根据收取国有资本收益的企业范围及其预计税后利润等测算,2016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5600万元,较上年6500万元减少900万元,下降14%,其中:利润收入245万元,其他国有资本经营收入5355万元。2016年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支出预算5600万元,主要用于资源勘探信息等事务支出。
  (五)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草案
   2016年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147426万元。全市社会保险基金支出预算为136543万元,当年收支结余10883万元。
  四、2016年财政重点工作
   1.狠抓收入提质量。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加快推进综合治税各项措施,建立涉税信息互通共享机制,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大力培植财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保证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不断增强财政自身造血功能和保障能力。
   2.统筹支出保重点。加强对基本公共服务的支持力度,确保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重点支出需要。硬化预算约束,坚持勤俭办事,严格控制政府性楼堂馆所、“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强化财政供养人员管理,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
   3.保障民生谋福祉。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执行好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落实好新出台的民生政策,立足于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确保民生工作在新常态下提质不减量,但不做脱离发展阶段难以兑现的过高承诺,财政支持民生坚持量力而行,做到托底不托举。
   4.加大投入助脱贫。不打折扣落实扶贫投入政策,足额预算扶贫资金。整合各领域财政专项资金,集中财力,精准发力,着力解决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探索财政+金融的扶贫资金投入模式,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扶贫脱贫,不断健全扶贫投入的长效机制。大力支持现代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和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通过实施就业扶贫、异地搬迁脱贫、发展教育事业脱贫、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脱贫等一系列措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5.节能减排重成效。围绕工业园区低碳改造、重点景区特色文化、城乡统筹环境治理以及漆水河、沮河、赵氏河流域治理等领域,实施一批典型项目,引领生态文明。持之以恒抓好节能减排“六化”现有政策项目,完成好各项节能和减排指标,力争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工作年度考核再获优秀格次。
   6.抢抓机遇求突破。积极跟进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密切关注中省奖补政策,着力解决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处置中的人员安置、社保等问题。紧紧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中蕴含的机遇,特别是抓住国家支持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和修复及工业企业结构调整等重大政策机遇,及时了解上级各类资金、项目、政策信息,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力争得到更多资金和政策支持,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7.强化管理促规范。严肃财经纪律,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查找、梳理、评估财政业务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制定、完善并实施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业务流程和工作程序,将内部控制融入到财政各项业务和各个环节,对财政风险进行严格管控,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安全”。
   8.深化改革提绩效。围绕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总体要求,重点抓好以下八项改革。一是继续扩大预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增强预算透明度。二是实行零基预算改革,盘活存量,用好增量,确保党委、政府重大决策的落实。三是推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编制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建立跨年度平衡机制。四是加强债务预算管理,管好用好债券资金,建立债务风险预警通报和考核问责机制,防范债务风险。五是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六是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改善社会治理结构,满足公众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七是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积极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工作机制,开展项目示范,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PPP项目,不断提高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效率。统筹资金,设立PPP基金,为我市PPP项目提供增信支持。八是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整合财政信息系统,加快推进财政信息化大平台建设,为提高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供技术保障。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财政工作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的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和各位代表的监督,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转型铜川、美丽铜川、健康铜川、富裕铜川做出积极的贡献!
  
  附件:2015年铜川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6年财政预算(草案)

     铜川市政府预决算公开补充说明


网络编辑:周治江
信息审核:何江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