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改善民生 构建和谐印台

来源: 发布时间:2015-12-09 10:0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保存 收藏

  [主持人]主持人: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由铜川市政府门户网站特别制作的“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杨迎。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的嘉宾是印台区人民政府代区长李亚莉。李区长,先跟咱们的观众朋友们打个招呼。

  [嘉宾]李区长:主持人好。各位观众、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有机会通过“在线访谈”与大家交流我感到非常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印台区委、区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印台发展的广大观众和网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主持人]主持人:印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域内有玄奘法师译经圆寂之地玉华宫、有堪称“东方耀瓷活化石”的陈炉古镇,等等。首先,我们有请李区长为大家介绍一下印台区的基本情况。

  [嘉宾]李区长:好的。借此机会,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印台的基本情况,并诚邀各位前来印台观光旅游,深入了解印台、支持印台。印台区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区,1980年建区,原为铜川市郊区,2000年4月更名为印台区。总面积为629.54平方公里,辖5镇4个街道办事处,107个行政村,24个社区,23万人,其中矿区人口9.4万、农业人口7万。印台古称同官,相传因轩辕黄帝置印于此而得名,自北魏(公元446年)设县至今已有1600多年,境内文物古迹众多,有绵延陶瓷烧造史1400多年、被誉为“东方耀瓷活化石”的陈炉古镇,有唐初三代帝王避暑行宫和玄奘大师坐禅译经圆寂于此的玉华宫,有中国民间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的孟姜女千里寻夫哭长城、坐化于此的孟姜女祠。印台曾孕育诞生了明代清官寇慎、清代清官崔乃镛,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的民主革命时期杰出人物井勿幕,独创“能量天气学分析预报法”的著名气象学家雷雨顺,智取华山的一级战斗英雄路德才,全国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实实践者郭秀明等仁人志士。印台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石灰石、陶瓷粘土、紫砂土、油页岩等资源,是陕西重要的能源、陶瓷生产基地。同时,印台还地处全国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是陕西27个果业基地县之一,发展苹果已有70多年历史,所产的“九州龙”苹果被选为国宴佳品,并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素有“果乡瓷都”之美誉。在此,我代表23万勤劳善良的印台人民,诚挚的欢迎各位朋友来印台做客。

  [主持人]主持人:谢谢李区长的热情邀请。大家都知道,苹果是印台的富民产业,特别是近两年,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请问李区长,在发展苹果产业方面我们是如何做的?今后发展的方向是什么?

  [嘉宾]李区长:印台发展苹果产业起步比较早,从上世纪40年代就开始栽植苹果,到80年代初达到一定规模,为后来苹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以来,印台不断壮大苹果产业规模,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狠抓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使全区苹果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苹果产业已成为印台农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农村发展的经济支撑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工作中,我们突出抓好四个方面:一是出台优惠政策。我们坚持“果业立区”战略不动摇,先后制定了《印台区关于加快苹果产业发展的决定》、《印台区加快苹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坚定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我们建立了果业发展政府补贴机制,在群众购买苗木、建防雹网和气调库、果园灌溉等方面给予一定补助,大大提高了群众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三是推广先进技术。我们先后探索出了大苗移栽、幼园早果、低产园改造等管理技术,并通过区级领导包镇办、部门包村等形式,引导群众大力推广苹果生产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苹果质量和务果效益。四是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对外交流推介,广泛参加果品宣传促销活动,引导群众使用“铜川苹果-印台标识”,不断扩大印台苹果的知名度,打响印台苹果品牌。2015年,全区苹果面积达到30.8万亩,预计总产量24.6万吨、总产值10.9亿元、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1.11万元,苹果效益再创历史新高。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质增效”这一目标,按照“四化”发展的思路,着力在技术、品牌、销售、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走出一条切合实际、规模适度、技术先进、市场竞争力强的印台果业发展新路子。一是规模化方面,我们将按照“政府引导支持、镇办规划落实、群众自愿参与、专业技术服务”的思路,扩大栽植规模,加快新老园更替,优化产业布局,使全区苹果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二是标准化方面,充分利用好省市支持果业发展的政策,以财政支持现代果业项目为抓手,加强技术员队伍建设和果农培训,加快苹果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积极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有机苹果,确保全区苹果优果率达到90%以上。三是产业化方面,我们将大力扶持果农、种植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果品储藏等配套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力争明年我区苹果采后贮藏和商品化处理能力达到总产量的40%以上。四是品牌化方面,大力实施品牌营销战略,引导外来客商、营销大户和果业专业合作社使用“铜川苹果-印台标识”,逐步扩大印台苹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果业综合效益,力争果农人均苹果纯收入连年攀升

  [主持人]主持人:近年来,印台在农业园区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匪浅。我们请李区长为大家介绍一下印台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的一些情况。

  [嘉宾]李区长:农业园区可以说是体现印台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始建于2000年的周陵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经过多年发展,先后被列为陕西省星火技术密集区,荣获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等称号。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以周陵农业园区为引领的各类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壮大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园区升级晋档。目前,全区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3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周陵农业园区即将创建成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入驻国家和省市级龙头企业13家,2014年实现总产值7.2亿元,辐射带动周边28个村3000多群众实现增收致富,园区引领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设施蔬菜、畜牧、中药材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2014年种植蔬菜、中药材3.1万亩,肉蛋奶总产量2万吨,先后建成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2个。下一步,在农业园区建设上,我们将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创新投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品牌创建,着力建设一批产业基础强、建设标准高、辐射能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促进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在园区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服务功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逐步把园区建成现代农业的样板区、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在壮大特色产业上,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畜牧养殖方面,按照“特色更特、亮点更亮”的思路,大力发展奶牛、生猪、肉牛羊、蛋鸡养殖,稳定存栏总量;鼓励扶持农民发展小区化、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新增一批标准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二是设施蔬菜方面,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推进”的原则,鼓励引导农民集中连片发展设施蔬菜,新增一批设施蔬菜示范村,使全区蔬菜总面积稳定在2万亩以上。三是干杂果方面,加快发展以核桃为主的干杂果经济林,并积极探索实践林下种植、养殖等林下经济新模式,开辟农民增收的新路径。四是中药材方面,加快万亩油用牡丹和连翘种植基地建设,强化示范带动,逐步扩大种植面积,努力使中药材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主持人]主持人:印台区去年被市上评为农民增收先进区。我们请李区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印台在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促进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方面的工作思路和措施都有哪些。

  [嘉宾]李区长:首先,非常感谢网友对印台扶贫工作的关心。近年来,我们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思路,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财政投入为补充,以社会保障为底线,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主要的措施有四个方面:一是健全保障机制。近年来,我区按照中省市扶贫工作要求,先后出台了《印台区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的实施意见》、《印台区2015-2017年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等文件,建立了“省级部门包联、市区部门包抓、区镇干部驻村”的扶贫工作机制。同时,为镇办配备了扶贫专干,设立了扶贫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坚持以增强贫困人口的“造血功能”为目标,狠抓实用技术培训和科技示范推广,定期组织开展支农、支医等活动,积极开展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坚持每年培训农民2万人次以上,“十二五”以来累计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500余名,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高,脱贫致富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三是夯实脱贫基础。我们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助群众脱贫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实施了移民搬迁、安全饮水等工程,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活动。目前,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实现了水、电、路、讯四通,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统筹推进,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等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农村环境面貌持续好转,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同时,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派“第一书记”、党建指导员和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任职,带活了 “两委会”班子,增强了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四是优化产业结构。我们始终把做强以苹果为主的特色产业作为促进群众增收的主渠道,连续六年每年整合1300余万元发展苹果产业,推行标准化生产,实施提质增效工程,苹果规模、质量和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同时,我们狠抓富民平台建设,先后建成各级农业园区10个。近两年,仅周陵园区就带动种植、养殖专业村24个,发展种养专业户1200余户,就近转移劳动力1000余人,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去年,全区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943元,增长13.4%。

  [主持人]主持人:近几年,印台区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城乡面貌变化很大。比如,新建的姜女祠文化公园、河滨景观道路,等已经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请李区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印台在城乡建设方面的情况。

  [嘉宾]李区长:是的,尽管财力薄弱,但我区始终坚持把改善城乡基础设施条件作为重点民生工程,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努力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我们以“四城联创”为契机,在老城区实施了新桥片区、集市西巷、同官广场等市政设施改造工程,硬化城市道路9800平方米,维修人行道6500平方米,安装河堤护栏3500米,完成了16家单位亮化工程,先后创建18个省市级园林式单位;在北城区优先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建成了姜女祠文化公园和河滨景观道路,实施了区体育场、印台中学等民生工程,着力打造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宜居宜业新城区。二是在小城镇建设方面。我们结合各镇办实际,梯次推进小城镇建设,有针对性地实施了一批供水排水、绿化硬化、亮化美化等工程,镇区综合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持续加快重点镇建设步伐,在陈炉镇、红土镇实施了街道改造提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街道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设、景观大道等建设工程,镇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三是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我们按照“整村推进、依次完善、打造亮点、带动发展”的思路,以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龙头,大力推进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实施了一批巷道硬化、危房改造等工程,使1.2万群众住上了新房,8万余人喝上了放心水,所有行政村实现了晴雨通车。同时,以“清三堆、治六乱”为重点,连续四年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区的农村环境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今年以来,区上投资1400余万元完成了4个市级美丽乡村的人畜饮水、文化长廊、产业提升、巷道绿化美化等建设任务,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做大城市、做强城镇、做美村庄”的思路,坚持把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着力点,在棚户区改造、北城区开发及环境综合治理等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使城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更加幸福。

  [主持人]主持人:我们都知道,印台区是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工作“十佳县”,请李区长为大家介绍一下,印台区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嘉宾]李区长:好的。近几年,为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一方面,我们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先后实施了欧景台二期等14个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292余套25.2万平方米,目前已建成2298套,摇号分配1700余套。同时,我们还积极配合市上和矿务局做好保障房建设,先后开工建设9300套52万平方米,已建成4700余套近30万平方米,3000余户群众喜迁新居。另一方面,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加快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机遇,去年实施了幸福巷等10个棚户区改造项目,安置群众1000余户。今年又实施了陈炉镇区等6个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征收9.6万平方米,安置群众637户。同时,我们还通过地质灾害点群众搬迁三年行动计划,使609户群众搬到了安全地带;三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900余户,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下一步,我区还将对北关煤台等7个棚户区(城中村)进行改造,努力让更多群众告别危旧房。我相信,通过这些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印台老百姓的住房梦一定能早日实现。

  [主持人]主持人:保护环境是重大的民生工程。近年来,群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印台国省道穿区而过,区域内又有多家煤矿、建材企业,治污降霾任务应该说是非常艰巨的,请问李区长你区在这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成效如何?

  [嘉宾]李区长:《治污降霾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我区始终把治污降霾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以严格的标准,有力的措施,扎实开展各项治理工作,区域大气环境明显得到改善。我们具体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日常管理。区上成立了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负责全区治污降霾监督指导工作。坚持每年年初召开工作会,并定期召开政府常务会、区长办公会,专题研究解决治污降霾突出问题。印发了治污降霾实施方案,和镇办签订了年度目标责任书,重点区域安排有专人监督管理,使各项工作落到了实处。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日巡查、周通报、月考核制度,并在全区推行“网格+微信”监管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个“日常管理规范、问题发现及时、协调处置得当、监督管理有效、整改落实到位”的治污降霾监管体系。二是广泛宣传,增强群众环保意识。我们以治污降霾“全民在行动,落实在一线”、环保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课堂”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宣传保护生态的重要意义,先后举办专题讲座1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万多份,制作宣传标语200多条、警示牌20块。同时,我们还在区电视台、《印台报导》等新闻媒体设立宣传专栏,及时发布相关知识和信息。特别是新《环保法》颁布以来,我们及时举办专题培训、发放宣传资料,使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和保护环境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三是突出重点,狠抓综合治理。治污降霾要取得实效,综合治理是关键。这几年,我们在综合治理方面可概括为“六抓”。一抓企业治理,对辖区企业全面实行“一业一策”精细化管理,关闭高污染企业5家,并督促7家企业对环保设施进行了提升改造、19家加油站完成了油气回收治理、4家农业企业完成了污染源治理项目。二抓非煤矿山治理,我们通过联合执法等有效方式,先后依法拆除坩土窑、白灰窑94个,取缔坩土加工点18家。同时,我们还在2家矿山建材企业安排了专职巡查人员,24小时驻厂监督。三抓路域环境治理,我们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资5700余万元,实施了210国道印台段、305省道东线等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硬化面积达13万平米、绿化补植近3.5万平米。同时,我们还在城市重要路段设立了2处治污降霾检查点,新建了货运车辆冲洗台,道路扬尘得到了有效控制。四抓煤烟治理,先后拆除改造燃煤锅炉81台,督促区域内餐饮店全部安装了油烟净化设备。同时,我们还通过上门宣传、发放补贴等多种形式,鼓励引导群众使用清洁能源。五抓工地扬尘治理,严格按照“六要四禁止”等管理要求,与辖区施工单位签订了环保责任书,并在13个重点扬尘工地设立了环境监察员、巡查监督员和施工现场管理员,通过严格监督控制工地扬尘污染。六抓生态治理,先后实施了5个矿山环境治理项目,并积极开展绿化造林,近三年完成绿化造林6万多亩。同时,积极开展生态镇村创建活动,截至目前,我区已创建省级生态示范镇村13个。治污降霾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 持久战 。今后,我区还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努力使印台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为广大干部群众营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好环境。

  [主持人]主持人:李区长,有网友说这几年咱们印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而且印台已成为省级文化先进区,请您谈谈印台在文化惠民方面的做法。

  [嘉宾]李区长: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近年来,我区坚持以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区为载体,大力实施“文化兴区”战略,积极推进文化印台“八大计划”,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一是健全文化服务网络。近三年来,累计投入3500多万元,完成了区文化馆、区体育馆改造、姜女祠文化公园建设等工程,实施了区体育场、重点镇文体中心建设等项目,目前区、镇、村三级文化体育网络实现了全覆盖。二是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坚持每年开展“文化大拜年”、“百姓大舞台”、“舞动印台”等文化活动,特别是我们从2012年起开展的老百姓自编自演的“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目前已举办200余场次,被群众亲切称为家门口的“星光大道”。另外,我区还安排文化大蓬车定期深入乡村、厂矿演出,并指导基层文化站搭建了“乡村社区小舞台”,使全区广大群众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三是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我们紧跟文化市场需求,从地方特色文化入手,扶持陶瓷、书画、摄影等文化产业。目前,全区有文化产业单位44个,文化事业带动产业类项目20个,发展个体文化单位200余个、从业人员2600余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9亿元,群众文体活动参与人数达9万余人。

  [主持人]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李区长耐心细致的讲解,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期节目到这里就要告一段落了,再一次让我们感谢李区长能够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做客我们的节目现场和广大的网友进行交流互动,谢谢您!


网络编辑:刘媛
信息审核:孙洁